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请以《共享________》为题,...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请以《共享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本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

 

共享快乐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欢乐,而如果你把忧愁想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这句话,是出自培根之口.事实的确如此. 人生不免有些酸甜苦辣,如果没有人和你分享或替你分担,那便会再增添一丝枯燥的心酸. 对待欢乐,我毫无保留地与我的好友分享,也一齐分享好友的欢乐;对待忧愁,我也毫无顾虑地与别人分担,当然,我也接受别人把自己的忧愁向我倾诉.分享是一种享受,分担是一种解脱.就拿我对待欢乐来说吧.上一次,我在网上投稿,一一被录用,并刊登在网上.因为是第一次,所以,那时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恨不得把这件事告诉我的家人,告诉我的朋友,告诉所有的人. 为了较好地抑制我当时的心情,我找了一位知心好友分享.谈到刚投稿时的心情时,她和我一样,抱着希望和追求等待着结果的到来.谈到等待结果那矛盾的心情时,她为我紧张,为我坐立不安.谈到稿子被录用后的心情时,她为我骄傲,给予我肯定…分享过程中,我与朋友互换经验,交流观点,各抒己见.怀着同样的心情走完全程,那种起伏的心情,飞快的心跳,把我和朋友的友谊基层坚固了,也把我和朋友的心拴在了一起.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是怎样的感受,是怎样的渴望?是由于,是焦急,是急迫,是激动,是自豪,是…千万种感受都出自于各自的欢乐和友谊. 与别人共享的欢乐还有许多,当然,忧虑也有不少,但也少不了和别人分担和倾诉. 正是有了这共享的欢乐和共同分担的忧愁,才有了坚固的友情和温馨的亲情;才有了忧虑的减少和欢乐的增加… 【解析】 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共享______”。从题目来看,“共享”的意思是共同分享。“共享”的对象应该是美好的事物。其中“共”是个副词,为“一起、共同”的意思。这个词决定了文章在立意和材料选取上,体现的不是单个个体,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文章体现的是彼此在一起分享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文章写作的重点。从文章的立意上看,要体现因为懂得共享的积极意义。可以共享的东西很多,如:共享美好时光;共享幸福时刻;共享阅读的乐趣等。可以写关于自己的事,也可以写别人的事。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即可。(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文章的立意要依据材料来确定。分析给出的材料,其核心内容是“选择”。因此文章要围绕着“选择”来构思。材料中还有这样的提示:“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从这句话里,我们还可以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既可以写一篇关于“选择”的文章,也可以写一篇“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会有不同人生”为主题的文章。文题较适合写议论类的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 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 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 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而前者            陈:陈列,摆开

B. 者胜                  弈:下棋

C. 岁荒,人相食          值:值得

D. 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树林阴翳,鸣声下/有谴,我任之

B. 太守而宾客从之/吾谁与

C. 醒能述文者/画竹、兰为长

D. 不知人之乐/学不思则罔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文言语句。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1)甲文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________而醉,更为________而醉。

(2)乙文郑板桥不仅________,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________交游。

(3)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查看答案

(2017届中考湖南娄底卷)

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白 龙

①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

②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力道和思考的痛感。

③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现在,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

④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有时,通过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惟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

⑤经典只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

1.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在选文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

3.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同学热衷于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觉得这些比经典作品要通俗、有趣、刺激。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能喷冰的“火山”

叶青青

随着一声巨响,土地猛烈震动了起来。阿胡那火山开始喷射了。这个庞然大物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30千米左右,大小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这次突然的爆发,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

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奇妙之处,阿胡那火山喷出的不是赤红的岩浆,竟是白色的冰岩浆,这种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推力射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当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随后,因为暴露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而凝结成固体。

然而,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火山都是喷出岩浆的,为什么这座火山这么与众不同,能喷出冰呢?

原因就是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而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

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者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在地球上的火山类似,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当喷发时,会排放出四处流淌的液体。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观。

我们知道,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当岩浆温度比周围的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气泡会释放大量的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

那么,冰火山是如何喷发的呢?

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相似。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的冰层熔融。如果这时上部的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出来,这就是奇特的冰火山爆发的过程。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不过,虽然冰火山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选自《大科技》2017年第5期)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冰火山与火山的不同之处。

2.下面对冰火山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虽然冰火山形态与地球火山相似,都是从地表凸起,顶端有巨大凹陷口,喷发时都能喷出液体,但它不是真正的火山。

B. 阿胡那火山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它喷出的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冰岩浆高达4千米。

C. 冰火山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潮汐摩擦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冰水受周围压力挤迫,会沿冰层裂缝喷发而出。

D. 冰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某校九年级学生拟开展一个“读书交流”主题活动,请按老师要求,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简要介绍你的读书经验。

(2)假设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来到活动现场接受师生的采访,允许每人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提一个问题。请你将要说的话写下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