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选段中“走在前边”“为头的那个小姑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选段插叙了什么事情?插叙这件事情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以下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照应文章的标题,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结构更加严谨。

B. 抒发思古之幽情,缅怀宋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功绩;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C. 这“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梨花,也是哈尼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D. 含蓄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深刻含义,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1.美丽、活泼; 纯洁、热情; 有助人为乐精神。 2.事情: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 ,为了方便过路人,他们盖了一间小茅屋 。解放军走后,梨花姑娘常常来照料这间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 ,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们 。 3.B 【解析】 1.考查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通读选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情节或描写分析即可。如从“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等句即可分析出她是一位美丽、活泼,纯洁、热情的姑娘,且有助人为乐精神。 2.考查插叙的内容和插叙的作用。通篇阅读选文,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插叙的中心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插叙的事情是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为方便群众盖了一间小茅屋。解放军走后,梨花姑娘常常来照料这间小茅屋。这段插叙在结构上:照应了前文,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内容上:补充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们。 3.B项“抒发思古之幽情,缅怀宋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功绩”对文章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分析有误。诗句既承接和总结上文多处描绘梨花树林的美好景色,又以花喻人、寓人于花,即人像梨花一样的洁白美好。歌颂人们的雷锋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散发出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才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行程,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依然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着它。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然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地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根据提示,将下列对文章线索的归纳补充完整。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_________________→ 重生的槐树依然繁茂

  线索二:_______________ →受伤后弟弟一蹶不振→ 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3.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中的“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请联系以下链接内容,说说你对第⑩段画线句“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含义的理解。

(链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紫藤萝瀑布》)

5.下列对本文内容或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新颖别致,富有诗意,极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本文标题富有意蕴,“开花”象征性地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而“心”与“树”契合了文章的行文线索,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脉贯通。

C. 第⑥段“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中的“期待”一词多余,应删去,因为从下文“不知这一趟行程,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来看,只有“忐忑”的意思。

D. 第⑨段“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中的“吻”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感情色彩,透露出作者在当时情境下的暗暗的欣慰喜悦之情。

 

查看答案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课文《河中石兽》)

[乙] 《说苑》:常枞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

(注释)①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②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③问:问候,慰问。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2)转转不       已:

(3)常枞张口老子曰   示:          (4)天下事尽矣   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    B.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

C.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    D.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

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以下对这首诗前两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中的“离愁”一词直接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B. 第二句中“即天涯”化用刘禹锡诗“春明门外即天涯”之意,谓一出京城,即同天涯。

C.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哀怨的愁绪。诗人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2.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落红自喻,表明心志。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孤陈的城市在夜长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先要做一场梦……”你相信吗?这些诗句不是诗人写的,而是出自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之手。2017年5月,“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百分之百由人工智能创作。

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社会轰动和zhèn撼,并一次次打破人类的认知局限,使我们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审视人工智能。目前,“小冰”创作的诗歌尚处于堆(  )词汇、简单组合的阶段,可读性、逻辑性、优美程度都还不高。不过假以时日,等“小冰”的算法,程序不断更迭,升级,“小冰”的诗歌创造力肯定会不断提高,写出一首好诗也就________(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zhèn_______撼       堆______

2.文段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处是(    )。

A. 你相信吗?

B. “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C. 可读性、逻辑性、优美程度都还不高

D. 算法,程序不断更迭,升级,

3.根据文段括号中写出的意思,在前面的空缺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写出正确的句子。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体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或寄寓的道理,但不可以叙事。如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诗中既展现了替父从军的木兰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D.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