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记叙文阅读 嘱 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

记叙文阅读

嘱 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色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儿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愿望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起初他觉得不太好,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划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2.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儿刚说出这几句话……

3.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从本文线索或结尾段的安排进行赏析。

 

1.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 2.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急情形下的急切与对亲人的担忧。 3.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做铺垫。 4.①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②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 【解析】 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及阅读感悟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老 堆

孙宗信

①老堆五十多岁,一张倭瓜脸,几根黄胡子,佝偻着腰,黑黄的老脸上唯两腮潮红,他常常扛一柄磨细了柄的锄,不绝声地咳,青布裤子下两截干瘦的腿脚满是黄土。

②他有几个不舍得:一不舍得吃。不只不舍得吃粮,连盐也不舍得吃,按他的理论,饭里撒了盐,便要吃得多,因此他家一年四季寡水煮稀饭,高粱面掺糠蒸窝头,三两盐盖进瓦罐藏在床底下,过年饭才能撒几粒。婆媳们熬不住清淡,偷偷摸摸攒点私房盐,吃饭时避开他,碗里撒一点,不能让老堆看见,看见要骂:“败家子!没有盐就吃不下去了?不知道俭省,真不会过日子!”

③老堆第二个是不舍得穿。他常说,脚是娘老子给的鞋,越磨越厚;皮是娘老子给的衣,越穿越结实,放着娘老子给的不用,非要再买衣裳做鞋,真是有钱烧得慌。他身体力行,一生赤脚。年节里走亲戚非穿鞋不可,他也把一双鞋夹在胳肢窝里,走到亲戚门边,才拍拍脚穿鞋进屋。五年穿破了一双鞋,真心疼得不行。

④他一生很少穿衣服,从春到秋,基本光脊梁,身上晒得如同非洲黑人。炎热的夏天火一样热,空气干燥得擦根火柴就能点燃,人们躲在树荫下还热得难受,老堆专拣天热时下地锄草,黑脊梁被毒太阳烤褪了几层皮,别人问他热不热,老堆说:“舒坦。”他结婚时扯一件青布衫,每年大年初一穿半天,直到六十七岁亡故仍做了寿衣穿着入了土。

⑤老堆第三个是不舍得借东西给人。谁借他东西仿佛剜了他的肉。邻居借他的锄头耪了一天地,他黑着脸几次要,掂起锄左看右看,硬说锄刃磨下去一韭菜叶。有一年他大舅借他的驴拉了半天磨,他心痛得直掉泪花,硬说驴累瘦了,要赔三斤麦麸子,为此,两家至亲翻了脸。他有了屎尿,无论走多远,也要拉在自家地里头。有一次,上城赶集,有了一泡尿,憋得脸通红,把尿憋住,四五里地紧赶慢赶往家里跑,路上有人看他着急慌忙的样子,料想出了什么事,拦住问问,他顾不上搭话,急赤白脸地跑回家,尿到自家地里。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老堆“不舍得”的事例。

2.孔乙己是一件长衫不肯脱身,老堆也是一件结婚时扯的青布衫到死也没换过新的。这两人这样做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3.从描写方法上看,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塑造和文中对老堆的塑造有什么异同之处?

4.评价一个人,不能绝对化,不能只说优点,也不能只说缺点。请你以对孔乙己和老堆的评价来证明这个观点。

 

查看答案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无题》: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3)《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 雪》: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

(5)《致橡树》: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________________,足下的土地。

(6)《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

(7)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8)读到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9)杜牧《泊秦淮》中用曲笔讽刺那些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官僚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看见小侄子从地上抓起一把泥沙,嫂子喊道:“你赶紧扔掉,小心我剁你的手!”

B. 售货员对小胖说:“就你这圆鼓鼓的身材,怎么可能穿得下我们店里的这些衣服?”

C. 李教授讲座结束后,主持人说:“讲座终于结束了,现在是自由提问时间。”

D. 回忆父亲的往事时,方城感慨地说:“家父常告诫我们,做人要顶天立地。”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B. 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 高新黑科技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

D. 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C.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旨的演讲。

D. 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