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甲)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名著阅读。

(甲)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

(乙)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活泼的人。 

(丙)“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的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节选《红星照耀中国》)

(甲)中“他”是:______;(乙)中“他”是:______;(丙)中“他”是:_______。斯诺还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影像,如 (人名)______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贺龙彭德怀周恩来毛泽东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红星照耀中国》,对其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情节等要有准确的把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 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 立”有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3) 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4)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

(5)《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晴川、芳草”二句极富有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味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6)《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物自比,抒发诗人惆怅、郁闷之情。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zhōng______的赞赏。

这张脸……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gù____思想的囚牢。

每逢骤雨cù____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畅,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_____息。

 

查看答案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③先君:这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奇山水,天下独绝

B. 铭曰  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C. 明年至黄州  明年,政通人和

D. 砚不复得  石兽于水中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因以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