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1)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___...

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1)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__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接受工作时自己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2)这对于一班__________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

(3)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__________的共产党员。(不掺杂别的成分)

 

(1)拈轻怕重(2)见异思迁(3)纯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要求学生熟读文本,可知空格处应填词语,然后结合词语解释,检验即可。如:接受工作时自己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可以得出是“拈轻怕重”;不掺杂别的成分。可以得出是“纯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动机  麻木不人  冷冷清清

B. 殖民  满腔热沉  毫不利己

C. 佩服  见异思迁  精益求精

D. 及端  自私自利  一事当先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派qiǎn____ 

xùn职____  

纯cuì____  

niān轻怕重____

狭ài____  

bǐ薄____   

pèi服____  

mò不关心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默写。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②《记承天寺夜游》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雨后春草初生视觉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4月30日晚,绚丽的礼花照亮夜空,升腾的彩泉荡起人们无限的期望——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在上海正式拉开大幕。作为中国人,最想用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我们的友好情谊。

⑤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请写出两句苏轼的有关月光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__

(2)怀民亦未________

(3)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什么?

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5.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