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班级要制作毕业纪念册,初步选定了两种封面设计(见下图)。请你...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班级要制作毕业纪念册,初步选定了两种封面设计(见下图)。请你选择其一,向同学们陈述你的理由,让大家支持你的选择。

(封面一)             (封面二)

(要求)①注意说话目的,理由合理;②条理清晰,表达得体;③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④120字左右;⑤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示例1;选封面一。看,图中四位同学一起扔纸飞机,这代表着我们曾经的记忆,象征着我们深厚的友谊,主题词“青春不散场”,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无论以后我们“飞”向哪里,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我们的青春故事,就珍藏在这美好的三年时光里,大家选封面一吧。 示例2;选封面二。这个封面,有一辆梦想单车,构思非常有创意。我们为了“追逐梦想”曾经彼此鼓励,共同奋斗;以后我们还会在彼此鼓励中,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翔,追逐新的梦想。这个封面寓意着我们彼此携手,追梦未来!大家选封面二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毕业纪念册的封面设计。首先面对两幅图片,抓住图片的特点去思考。从图片出发去分析理由。其次我们要注意表述的对象是同学们,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语句的亲和力,增强同学们的认同感。面对即将毕业的分别,我们可以结合三年来的生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激起同学们的共鸣,同时注意情感的抒发,表达美好的祝愿。要积极向上,诚挚感人。总之要选择其一,抓住封面所展示的内容,对同学们进行生动的描述,阐述画面主题的意义,向同学们陈述选择的理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柳 陌

[明]祁彪佳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耳。此主人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豳圃: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②落英缤纷:语出《桃花源记》,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③桡: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 ④彭泽家风: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⑤主人:作者自称。⑥荇藻交横: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

(1)予以为不数株垂柳___

A.卿言多务,孰孤(《孙权劝学》)     B .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2)拨棹____

A.故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B .把酒风(《岳阳楼记》)

2.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参照注释②,完成注释⑥。

3.结合语境,说文解字,赏析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1)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___

A.“飔”为形声字,形旁为“风”,其意为“风”。此句生动写出了风吹雨打,花瓣纷纷飘落,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B.“飔”为形声字,音同“思”。“飔”读音轻柔,传达出柔和细腻之感。此句生动表现微风吹拂,红花如雨一般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2)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____

A.“弄”有“演奏乐器”之义,写出了黄鹂鸣叫如乐音清脆,悦耳动听,惹人喜爱。

B.“弄”有“戏耍”之义,写出了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声音嘈杂,让人听了心生厌烦。

4.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②殷尧藩:浙江嘉兴人。③鹤发:白发。

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查看答案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

开篇道出“奴才”本质。

“似乎”二字颇耐寻味。

“那人”真的傻吗?

此句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

“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1.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关注“导读”,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3.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4.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借助“导读”,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前  言

(1)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总是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家来教育国民和后代。那么,中国有哪些最基本的、源泉性的民族文化经典呢?比较一致的意见,至少应有五大经典:《论语》、《庄子》、唐诗、《红楼梦》、鲁迅著作。鲁迅是和孔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并肩而立的民族文化的高峰,以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经典,作为每一个中国国民精神发展的“底子”,这是一项民族精神建设的基本工程。

(2)作为集中了“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思想家与文学家,鲁迅与我们又是最为贴近的,许多人读鲁迅的文章,都会感到他仿佛就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和国民,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鲁迅入门读本》

鲁迅 原著   钱理群 编选导读

(3)“鲁迅与青年”本身就是一个讲不完的话题。鲁迅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去世后都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绝非偶然。这首先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真的人”,(A)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鲁迅恰恰是在人们因为缺乏勇气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时,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这里所表现的,正是一种年轻人所向往的大智大勇的大丈夫气概。鲁迅追求“真”的彻底性更表现在,(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瞒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缺陷、不足与失误。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与寻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能够结识这样一位“真人”——本真、真诚、真率的智者,应该是人生之一大幸。

(4)鲁迅同时是一位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又融入古语、外来语、方言,将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又极具个性与创造性。阅读鲁迅作品,不仅能够得到精神的启迪以至震撼,还能得到语言的熏陶与美的享受。尽管初读时会有些困难,但坚持读下去,自会有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而且常读常新。流连于鲁迅所构建的汉语精神家园,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5)正是出于这样两大基本信念:相信鲁迅其人其作品的魅力,相信当代中国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们的心是和鲁迅相通的,我们将这本《鲁迅入门读本》奉献于诸位面前。

(6)现在,请打开本书,走进鲁迅的世界。

钱理群

2012年2月4日

 

目  录

第一编 感受鲁迅:人之子与人之父

一、父亲与儿子

我家的海婴

五猖会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二、儿时故乡的蛊惑

阿长与《山海经》

社戏(节选)

我的第一个师父

风筝

第二编 阅读鲁迅(一):人•动物•鬼•神

一、人与动物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狗•猫•鼠

二、人•鬼•神

无常

补天

铸剑

三、生命元素的想象

死火

秋夜

诗与画

  鲁迅新诗与旧体诗选(八首)

  看司徒乔君的画

第三编 阅读鲁迅(二):睁了眼看

一、睁了眼看

  论睁了眼看

  夜颂

  灯下漫笔(节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另一种“看”

  示众

  孔乙己

  药

狂人日记

三、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第四编 阅读鲁迅(三):生命的路

一、生命的路

导师

生命的路 

补白(节选)

二、自己做主,说自己的话

读书杂谈

作文秘诀

无声的中国

 

(有删节)

1.阅读“前言”,下列不是钱理群选编《鲁迅入门读本》意图的是( )

A. 用鲁迅作品为青年的精神发展打“底子”。

B. 希望青年借助鲁迅作品更好地认识现实问题。

C. 告诫青年不要把鲁迅当做人生导师。

D. 引领青年走进鲁迅所构建的汉语精神家园。

2.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一篇,在第(3)段(A)(B)中选择一处,结合阅读体会,参考示例,完成阅读笔记。

A.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

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和失误。

备选作品:《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

(示例)文中语句: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

3.《鲁迅入门读本》旨在引领青年走进鲁迅的世界。请阅读“目录”,根据本书的编排和选择的文章篇目,探究编者怎样来达成这一目的。

 

查看答案

循着小王子星际之旅的足迹,可以探寻他领悟爱的历程。结合阅读积累,给下列三处分别选择相应的一项

A. 这就好比花儿一样。要是你喜欢一朵花儿,而她在一颗星星上。那你夜里看着天空,就会觉得很美。所有的星星都像开满了花儿。

B. 我还以为自己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一朵花儿呢,可我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朵玫瑰花罢了。

C. 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正是我为我的玫瑰花费的时间,才使我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我必须对我的玫瑰负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