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地实现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让心境宁静温暖。

(1)第一、二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2)请写出第二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1)第一段:而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或: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第二段: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2)排比中排比内容的省略。 【解析】 (1)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一般可通过压缩句子成分进行分析。修改病句,首先要掌握辨析病句的方法,知道病句类型。第一段中“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是病句,属于成分残缺类型中的缺少主语,修改方法是去掉“我们”前的“使”,“我们”一词充当句子的主语。第二段中“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是病句,属于搭配不当类型中的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 (2)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把握。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说话断断续续⑤表语言的中断。此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即排比句中排比内容的省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问君何能(如此,这样)

B. 欲不胜簪(简直)

C. 磨洗认前朝(拿,取)

D. 九万里风鹏正(举起)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 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查看答案

(题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     不胜______    提______

______     梦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

请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你写作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③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查看答案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朗读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十_____

(2)不逾_____

(3)博学而_____

(4)静修身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____________。请你写出自己对学习的体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