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荷花过人头 丁立梅 ①去年夏天,我去山东出差,返家途中,乍然见到路两旁的村庄,全...

荷花过人头

丁立梅

①去年夏天,我去山东出差,返家途中,乍然见到路两旁的村庄,全被荷花给“淹没”了。人家的青砖红瓦房,像小小的岛屿,隐约于荷花丛中。朵朵的红,朵朵的白,像撑着长篙的红衣女子和白衣女子,那些青碧的荷叶,则成了她们驾着的青碧的小船。(A)

②这意外的遇见,让我止不住一阵激动。人生最美的相见,原是邂逅,是不期而遇。

③我在那里逗留。看农人们一枝一枝采下荷来,扎成一束,拿到集市上去卖。荷花深处,密不透风,汗水湿衣。荷的茎上,密布着细细的绒刺。纵使戴着手套,小半天下来,他们的手上臂上,也尽数被刺伤。汗水流过,红肿一片。到挖藕时,更辛苦。他们得踩着很深的塘泥,蹲伏在泥里,不一会儿,已成泥人。他们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抱怨色。他们很坦然地笑,淡淡说,做什么事不辛苦呢?有辛苦才有收获嘛。

④这话让我肃然起敬。我想起我故去的祖母,她在世时常说一句话,这世上没有落地桃子吃的。只有付出,得到时也才能心安理得。

⑤今夏荷又开。听说那里已拿了荷做文章了,轰轰烈烈地搞起荷花节来。我打消了再去那里看荷的念头。我不想扎着人堆,做那纷扰之中的一个,那会减损了荷的韵致。

⑥赏荷,宜清净。(B)最好是小小的池塘,花也不多,就三五朵娉婷。突然怀念起小时的乡下,几家人共用一个小池塘,平日的吃喝洗涮,全在里头。池塘里面长菱角,也长荷。荷花开的时候,三五朵不等,撑着一张粉艳的大脸庞,站在池塘的一角,站在水的上面。它美,美得有些邪乎。(C)在我们小孩的眼里,那是很奇怪的事。我们一度叫它魔鬼花,不敢去碰它。荷叶,我们却很喜欢。我们摘下它来,当帽子,顶在头上。祖母还用荷叶做过粉蒸肉,真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

⑦午时,我走过小池塘,荷在池塘的一角,站着,红艳艳的。(D)天地间没有一点声响,鼓噪的蝉也停了鼓噪,小麻雀们也不闹了。我很希望它变成一个仙女,走上岸来。但到底没有。

⑧朋友在小缸里养荷,三年了,终于打苞苞了。他欣喜得不得了,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花瓣儿慢慢绽放,他一一记录下来。这成了他每日里最大的欢喜事。

⑨终于有一天,他热烈地宣布,我家的荷花已过人头啦。

⑩我在他的这句话上打转,喜极。“荷花过人头”, 多好。只这一句,活在尘世,就透出无限的芬芳来。荷花与人,俱美好。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

时间

与荷花有关的事

人物情感

去年夏天,“我”出差返家遇见村庄逗留时

(1)________________

激动、肃然起敬

小时候

“我” 在乡下小池塘赏荷。

(2)___________

朋友养荷三年后的一天

(3)________________

欢喜、热烈

 

 

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是:(  )。

我静静看它,它也静静看我。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3.第一段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第⑤自然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 ____________作用。

5.文章结尾说“荷花与人,俱美好”,请说说文中表现了“荷花”与“人”哪些方面的美好?

 

1.(1)农人们采荷、挖藕。(2)奇怪、喜欢、沉醉(写两点即可)(3)朋友宣布荷花已过人头。 2.D 3.景物描写。表现了荷花繁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偶遇荷花时的惊喜,为下文写荷花做了铺垫。 4.承上启下(过渡) 5.①荷花的形象与韵致是美好的;②关于荷花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③祖母对“我”的爱是美好的;④朋友对生活的热爱是美好的;⑤辛苦付出后的收获是美好的;⑥农人们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美好的。(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梳理情节及分析人物心理。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此题(1)空,“农人们采荷、挖藕”使人们感到激动、肃然起敬。(2)空,而“我” 站在乡下小池塘的一角赏荷,的情节,而使“我”产生了奇怪、喜欢、沉醉的心情。(3)空,最后“我”的“欢喜、热烈”心情,是因为“朋友宣布荷花过人头”的情节的结果。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2.试题分析:考查语段和语句的关系。也是在考查句子的衔接。“我静静看它,它也静静看我”这里吧荷花拟人化,“我”与荷花四目相对,静静地相互看着,表达了人与景物的高度融合的境界。从下文“天地间没有一点声响,鼓噪的蝉也停了鼓噪,小麻雀们也不闹了”一句突出了“静静”。由此可推断出应该填在D处。 3.试题分析: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路两旁的村庄,全被荷花给淹没了。人家的青砖红瓦房,像小小的岛屿,隐约于荷花丛中……”明显运用了景物描写。注意景物描写对表现荷花特点的作用,在结构上为下文写荷花作了铺垫。在内容上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情感。 4.试题分析:考查第⑤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去年夏天,我去山东看到的荷花;开启下文,今夏荷又开,及到清静之处去赏荷。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的把握。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即荷花方面的意义,人层面的意义,生活角度的意义及哲理性的思考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认识到。六安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你最喜欢的图书,写在横线上,不少于三本图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你的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认识到读书要有好方法,用好的读书方法读书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内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________篇文章,原名《________》,后更名为《朝花夕拾》。

(2)《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孙悟空的角色最为著名、受人欢迎。小说中设计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来塑造这一人物,如“大闹天宫”“________”等,他本领高强,会________,一副钢筋铁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17年春节期间,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mǐ全国,圈粉无数。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当暄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熹微,则弥足珍贵。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宝    _____    风mǐ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文段中加点字“载”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

(4)“载”有三个义项。“载体”中“载”的义项是_____

A.装,用运输工具装  B.充满(道路)  C.又、且

 

查看答案

(题文)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⑤夜发清溪向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⑦河流大野犹嫌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⑧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默写《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你所在的学校准备举办“读书节”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学校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阅读内容

认同率

玄幻武侠

35.1%

时尚娱乐

32.5%

文学经典

15.0%

时事先锋

17.4%

 

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是怎样的?请你就如何改变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提出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