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一句或几句话补写出结尾的内容,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①段。(不超过20字) ①当...

用一句或几句话补写出结尾的内容,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①段。(不超过20字)

①当地时间4月4日14时50分(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话书展上,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正式揭晓,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该奖,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②国际安徒生奖于1956年设立,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③曹文轩曾创作了《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作品。曹文轩曾说:“《草房子》的主人公就是小学时候的我,《青铜葵花》的主人公就是中学时候的我。”作为中学生,我们未必都要走曹文轩的文学道路,但他的话却能给我们写作文带来有益的启示:__________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①段:__________

 

示例:作文要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 【解析】 试题分析:一问属于补写。补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要注意补写的语句在结尾,应当有如下作用: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点明中心。二问是归纳段落大意。概括段落大意是指一段文章的主要意思。概括段意的要求是:1、明确,表达意思要正确、清楚。2、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3、直接,语句要简明扼要,不能罗嗦。此题也属于一句话新闻,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真实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育才中学决定采用问卷的形式,在全校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在回收的50份有效问卷中,几乎所有人在第一题“你认为课外阅读是必要的吗”的答案中,选择了“非常必要”或“必要”,分别占46%和50%,仅有两名同学选择了“不是很必要”。不少同学在“阅读心得或感受”中表示,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拓展知识面”“丰富内心世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真正付诸实践的比例并不高。44%的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玩游戏”,只有40%的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阅读”,其他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了“旅游”“体育运动”等。

材料二  调查显示,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不到半数,52%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0.5~1小时。而阅读的时间段以“睡前”为主,占68%。另外,18%的学生会在“上课时”读课外书,14%的学生选择在“早上或中午等其他时段”进行课外阅读。

材料三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碎片化阅读正在流行。碎片化阅读。是指读者通过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的模式。通过微博获取信息的学生就占调查的八成以上,“信息量大、阅读方便、更新速度快”是学生热衷微博的原因。而时间的碎片化也直接助推了快餐式的浅阅读,即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

(1)材料一、二反映出学生阅读的哪些现象?

(2)针对材料三,请你谈谈碎片化阅读的利弊。

(3)你班将举行以“阅读”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主题语。

 

查看答案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释)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3.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诗歌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

4.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2.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3.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4.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查看答案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_______   (2)属凄异_______

(3)二人对______    (4)越钱塘,长江_______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王命急宣/异二者之为

B. 渔者歌曰/温而知新

C.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不能察,必以情

D. 乙翁欲扶/送杜少府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 ②④③①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