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全诗中,作者把“你”比作了哪些物象?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请作出简要赏析。

4.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1.“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2.关于这首诗,有说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也有说是写给诗人一生的挚爱徐志摩的,但不管是写给谁的,诗人在诗中都表达出了她对对方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对方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3.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被她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情感之美:本诗所写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抑或其他,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4.①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②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西域洒落花瓣,③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解析】 1.考查对“你”所比作的物象的提取能力。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答此题,一定要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再根据题干要求提取相关词语作答,可提取“你是”后面的词语或短语。如“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等。 2.考查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读懂诗句,把握内容后再分析作答。还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如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是绝对可能的。故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当然也有说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也有说是写给诗人一生的挚爱徐志摩的。总之是表达她对对方的无比的喜爱之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分析结论,但一定要根据诗歌的内容来分析,要言之有理。如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4.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题干问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要求结合诗句分析。读懂诗歌的意境是作答的关键。如诗人描绘了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诗中有和煦的微风,有黄昏的云烟弥漫,有繁星在夜空闪烁,有百花润泽鲜艳,有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有繁花一树树绽放,有春燕一双双呢喃……一切都是那么美丽、亲切、动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服衣冠             朝:早晨。

B. 徐公来,视之       孰:谁

C. 廷之臣莫不畏王     莫:没有谁。

D. 王之甚矣           蔽:受蒙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暮寝思之          濯清涟不妖(《爱莲说》)

B. 美于徐公        牒为械(《公输》)

C. 能谤讥市朝        相与步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 能面刺寡人过者    余闻也久(《伤仲永》)

3.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 一国吏民/皆来贺    D. 今/齐地方/千里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 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 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 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看到了“沪上生态家”,看到了宁波滕头村,也看到了英国利物浦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案例、沙特阿拉伯为朝圣者建造的高密度多功能宜居帐篷城……

        ,这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种种关系背后,其实是一个大写的“人”字。莎士比亚说过“城市即人”。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城市的科学精神和人道意义,才能理解城市和谐发展的要义。

A.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历史

B. 城市与历史、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

C. 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历史

D. 城市与历史、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就能真正受益。

B. 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C. 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D. 为了避免城市供水不再紧张,市政府决定从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耸入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广袤无垠的钢结构摩天大楼,无不都在叙述着中国建筑工业发展史。

B. 瑞典队伊布对着英格兰门将哈特吼叫咆哮,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

C. 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应该明察秋毫,发现潜在的需求,把握商机,开拓市场。

D.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从天穹撒向人间,去装点千山万壑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和重音的标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B.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C.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D.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