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①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①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扬士多轻侠狡桀。郑宝最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 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②唱导此谋。晔时年二十余,心内忧之,而未有缘。会太祖遣使 诣州,有所案问。晔往见,为论事势,要将与归,驻止数日。宝果从数百人③赍牛酒来候使, 晔令家僮将其众坐中门外,为设酒饭;与宝于内宴饮。密勒健儿,令因行觞而斫宝。宝性不 甘酒,视候甚明,觞者不敢发。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众皆惊怖,走还营。晔委其部曲与 庐江太守刘勋。

时刘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    书说勋曰:“上缭宗民,数 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 外援。”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外内尽贺,而晔独否。勋问其故,对曰:“上缭 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 遂奔太祖。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

(注释)①许劭: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   ②唱:通“倡”    ③赍 jī :携带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会太祖遣使诣州   

(2)走还营

2.根据上下文意,在下列词中选一个,给“    书说勋曰”补上合适字。(   

A.     B.     C.     D.

3.给下列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勋 不 从 兴 兵 伐 上 缭 策 果 袭 其 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

5.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写刘晔的两件事,并据此说说刘晔是个怎样的人。

 

1.(1)适逢,正赶上 (2)跑,逃跑 2.D 3.勋 不 从 /兴 兵 伐 上 缭 /策 果 袭 其 后 4.上缭虽然地方小,城墙坚固,护城河很深,(我们)不可能十天(半月)就攻下它。 5.(1)设计杀郑宝 (2)怕被孙策偷袭,阻止刘勋攻上缭 刘晔:有勇有谋(胆识过人,有佐世之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课外文言文的备考建立在扎扎实实学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之上。本题主要考查内容包括:对课外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本文选自《三国志·刘晔传》,记述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家刘晔设计杀郑宝以及怕被孙策偷袭,阻止刘勋攻上缭的事迹,表现了刘晔有勇有谋、胆识过人且有佐世之才的性格特征。 1.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课内文言文中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如 《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会”的意思是“适逢,正赶上”,《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的“走”的意思是“跑”。两个词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做题时要根据课内知识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之”“于”“其”“以”四个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之” “其”主要是用作代词,代指人、物或事,也做助词用;“于” 主要是用作介词,译为“在”“从”“到”等;结合语境,都不适用本句,本句的意思是“用书信规劝刘勋说”,而“以”可用作介词,意为“用”。如“以刀劈狼首”(《狼》)的“以”的意思就是“用”。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根据句意断句,先读懂原文,把要断句的句子翻译出来,可知本句交代了刘勋和孙策两个人的所作所为,所以应在“策”前断开;而刘勋做的事有两件,一是不听从刘晔的劝阻,二是兴兵攻打上缭,所以应在“兴兵”前断开。可抓住主语“勋”“ 策”两个关键词断句。注意题目“限断两处”的要求。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虽,虽然;城,城墙;池,护城河;旬日,十天(半月);举,攻下。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概括内容,要先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分清文章层次,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概括,要抓主要事件。本文分为两段,也是两个层次,分别交代了刘晔所做的两件事。第一段,抓住关键句子“密勒健儿,令因行觞而斫宝”“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 ,可知刘晔在设计之后而“觞者不敢发”的情况下亲自斩杀了郑宝。第二段,抓住关键句子“晔独否” “策乘虚而袭我”,可知刘晔因怕孙策“乘虚而袭”,因此反对刘勋攻上缭。用“人+事”的形式加以概括即可,语言要简练,概括要全面。 分析人物形象,根据题意,要求根据这两件事作答。第一件,刘晔设计杀郑宝,可是行酒的人不敢发出信号,于是亲自斩杀了郑宝,可以看出他智勇双全,且胆识过人;第二件,孙策劝说刘勋攻上缭,“外内尽贺,而晔独否”, 指出“策乘虚而袭我”,可以看出他谋略过人。还可根据事件中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人的对比衬托(如“觞者不敢发” “外内尽贺,而晔独否”)分析,且要注意文中对人物直接或间接的评价,如许劭 “称晔有佐世之才”。 【参考译文】 刘晔字子扬,淮阳郡成德县人,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汝南郡人许劭是公认的会识人才的人,这时正在扬州避难,称赞刘晔有辅佐天下的才能。扬州士人多轻佻侠义,郑宝最为骁勇果敢,才力过人,地方上的人都惧怕他。郑宝想要驱使百姓渡水到江南去,因为刘晔出身贵族,又很知名,试图强逼刘晔为他倡导这个行动。刘晔当时二十多岁,心里很为这件事忧虑,但没有合适的机会解决它。适逢太祖派遣使者来到扬州,查问有关情况。刘晔前去会见使者,为了和使者一起评论世事形势,便邀请他一起回府,住了好几天。郑宝果然带了几百人携带牛肉好酒来问候使者,刘晔命令家里的奴仆带领郑宝的随从坐在中门外面,为他们设置酒饭;自己与郑宝在内室设宴痛饮。秘密安排了壮健军卒,命令他们听行酒的信号而砍杀郑宝。郑宝生性不喜欢饮酒,对室内动静看得十分清楚,行酒的人不敢发出信号。刘晔只得自己拔出佩刀砍杀了郑宝,众人都非常震惊害怕,逃回军营去了。刘晔将这些军队托付给庐江太守刘勋。 这时刘勋的兵力在江淮之间是很强大的。孙策非常厌恶他,便派遣使者携带厚礼,送信规劝刘勋说:“上缭的土著宗族屡次欺负我方,我恼恨他们已有好几年。现在我去袭击它,路途多有不便,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来讨伐它。上缭非常富有,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请允许我出兵作为外援。”刘勋相信了孙策的话,又得到孙策送来的珠宝、葛布等珍贵礼物,很是高兴。内外官员都来庆贺,而刘晔独独不这样认为。刘勋询问他为什么,刘晔回答说:“上缭虽然地方小,城墙坚固,护城河很深,(我们)不可能十天(半月)就攻下它,攻击太久了就会造成在外作战的士兵疲惫,而自己国内空虚。孙策乘虚袭击我们,我们的后方肯定坚守不住。这样将军前进则被敌人挫败,后退又没有归路。如果您执意出兵,灾祸现在就到了。”刘勋不听从刘晔的劝阻,兴兵攻打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刘勋的后方。刘勋穷困窘迫,只好投奔太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阅读

(甲)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乙)舟过安仁

南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两首诗都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处来刻画儿童形象,请结合内容分别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

洗 脚 (肖曙光)

我裹着一身寒气,走进家门。“爹,哪里不舒服?”没等落坐,我急忙问道。70 多岁 的爹,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

爹摇摇头,说:“没事,只想见见你。”

我很久没回来看望爹了。乡里工作千头万绪,一年到头,就像一只陀螺,被繁重的工作 抽得满世界转。娘去世以后,爹一个人住在乡下,有个感冒发烧的毛病,就是硬扛着,不得 已,才给我打电话。今天,接到爹的电话,我火急火燎赶回来了。

“爹,真抱歉,好久没回来看您了。身体真没事?”我有点不放心地问道。

“真没事。我知道你忙,不怪你。”爹递给我一杯水,说,“你等一下。”说完,就进 了厨房。

爹一定去给我准备晚饭了。我喊道:“不要做了,刚吃过饭。” “晓得。”爹回答道。一会儿,从厨房出来,一手提着一个木盆,一手提着一壶水。 爹要洗脚了。爹爱洗脚。他常说,勤吃药,不如勤洗脚。记得小时候,爹经常给我们洗

脚。有时他还用手指挠我们的脚板心,痒得我们哈哈大笑。 我把椅子摆好,等着他洗脚。 爹往盆里倒好水后,对我说:“来吧,洗洗脚。” “爹,还是您洗吧。”我把椅子挪到他身边。

“你刚走了路,一脚泥巴,还是你洗。”爹用嘴奴了奴我的鞋子说。

天下了小雨。地湿路滑,一脚的泥水,是该洗洗了。我不再推辞。脱了鞋袜,把脚放在 木盆里。木盆里的水温正好。

爹拉了把椅子坐在对面。突然,他弯下腰,把一双手伸到了木盆里。 我像被蜂蛰了一样,惊叫道:“爹,您要干啥?” “帮你洗脚啊。”爹伸手想抓我的脚。 我把脚抬起来,一边躲闪,一边说:“爹,这哪里行?” 爹嘿嘿笑了,“傻小子,小时候我没帮你洗过脚?” “那是小时候,现在不行。”我继续躲闪。 “行!有啥不行的。”爹的蛮劲上来,一把抓住我的脚,按在木盆里,“今天让你回来,

就是想给你洗一次脚。”

啥?让我回来就为给我洗脚?我狐疑地看着爹,但见到他一脸的严肃,我不好再问,只 得顺着他的意思。如果再跟他犟就惹他不高兴了,爹可是有心脏病啊。

爹给我搓起脚来。我好像回到小时候,心里顿时暖暖的。 搓着搓着,爹指着我小腿上的一道疤痕说:“还记得这道疤痕吧?” 当然记得!我大学毕业到乡政府工作的那年,乡里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我乘着冲锋

舟搜救受困的群众,三天三夜没合过眼。极度的疲劳,让我浑身没有力气。当我把一位老大 娘扶上冲锋舟后,我腿脚一软,就重重倒在水里,小腿被一块玻璃划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知道后,挺心疼的。”爹抚摸着那道伤疤,说,“但又很自豪,你像一个干事的爷 儿们。”

爹又摸着我的脚后跟,说:“这茧子真厚啊,走了不少路吧?”

“是啊!”我感慨道,“乡里 18 个村,每一个村我都要去,好几个村在山沟里,路很 难走。特别是这几年,实施精准扶贫,几个扶贫村我去的次数就更多了。”

爹拿了一把小刀,一边仔细地帮我削去厚厚的一层老茧,一边说:“我听说了,老百姓 称赞你是解放鞋书记。”

我笑了,可不是,经常下乡,一年要穿坏四五双解放鞋。走山路穿解放鞋最管用,防滑, 耐磨。

“你小子行啊,比我当年强多了。”爹笑道。

爹从部队复员回来,当了十几年村支书。那些年,垦荒造田,筑坝修水库,爹都冲在最 前面,是远近闻名的拼命三郎。

“虎父无犬子嘛。”我开玩笑道。 “虎父无犬子?”爹笑了笑,脸上的表情慢慢变得僵硬了。之后,头一低,深深叹了气。 我知道,他在为大哥叹气。大哥一直是爹的骄傲,不仅在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也是村

里第一个在县里当局长的人。但大哥前年因受贿进了监狱。爹难过了好一阵子。 良久,爹抬起头来,对我说:“知道为啥要给你洗脚吗?” 我摇摇头,不解地望着他。 “听说你要提拔了,所以想给你洗洗脚。”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洗好了脚,才能走

稳路,走正道。懂吗?”

我眼窝一热,冲爹郑重地点了点头,一双脚顿时充满了力量。

1.理清文章的情节

回家看爹————为我修脚——

2.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赏析下列句子

(1)我像被蜂蛰了一样,惊叫道:“爹,您要干啥?”(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2)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洗好了脚,才能走稳路,走正道。懂吗?”(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小说划线段能否删去,根据上下文说说理由。

4.这篇小小说曾获得“绿城清风杯”大赛一等奖,请简要说说获奖原因。(从人物、内容、 主题、现实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材料一 

“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 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 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 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 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

“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是 为了 追求学问,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 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 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一个伟大的作者他是用他的生命来写作品,用他的生活来实践他 的作品。言行不一,写空话谎话,作品就没有生命,也不会感动人。只有最真诚的作者,他 的情意才能感动后来的读者,所以诗的高下好坏就看诗人自己的品格修养,以及志意境界的 高下好坏,喊口号的,赶时髦的,无实话,无真情的作品,是无法长久流传的。”

——叶嘉莹教授访谈(节选)

材料二     细读《叶嘉莹说初盛唐诗》,我学到了分析、品味唐诗的几个绝招:

第一招:知人论世,了解 唐诗背后的故事。叶先生在讲解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时,

先不拿出诗,而是介绍骆宾王的生平故事,从政治斗争到民间传说,可谓惊心动魄,引人入 胜。有了这个背景知识,再来读诗 ,就好像看到骆宾王的传奇一生;听那文字,就仿佛听 到骆宾王的情意心声。这样的讲解,对诗歌的理解更能入境、入味了。

第二招:品出唐诗的滋味来。讲故事,谈对仗、用典,说画面、感受,……这些程序化、 机械化的分析没有深入诗的肌理,终究 讲不透诗到底美在何处。我看叶先生讲“淑气催黄 鸟,晴光转绿蘋”两句时,品了一个“淑”字,真把诗的味道给品透了。她说:“《诗经》 上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是和柔美善的意思;我们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春至则阳生,所以‘淑气’指的是春天和暖的阳气。”听了叶先生的讲解,我顿生一种温暖 之气,有如沐春风之感。

第三招: 比较 品读,加深理解 。李白有才,苏东坡也有才,而且都是天才。叶先生说 李白是“仙而人者”,苏东坡是“人而仙者”。细细回想,个中微妙精确道来,确实恰如其 分。

                                          ——节选自浙江语文教师吕新辉文章

材料三

蒋勋是美学家,他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唐诗,富有意境和美感,如对王维《文杏馆》 最 后两句“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他认为,那云可能不愿意只做栋梁的装饰。栋梁之才 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王维本来可以做栋梁之才,可是他宁愿在自然当中做一片飘去的云, 遇到冷空气,变成了人间雨。我们在追求欲望、物质,王维刚好在放弃。伪装和虚饰,还不 如人间的一片雨水对生命有更好的滋润。结合王维诗的哲学和禅学意味,蒋勋这样的解读显 得贴合而高妙。 加上他独特的嗓音清冽安静,不疾不徐有如溪水潺湲,是很美的体验。他 说李商隐是自己生命最大的眷恋者,是带着人生感悟、诗意美的解读。

而对于大家都抗议的书中的一些硬伤,比如《琵琶行里》“缠头”一词的解释,陶渊明诗中“南山”和“终南山”的差别等等,在 14 年出版的修订版里都做了修改。所以大家尽莫一味地批判,择其善者而从之。何乐不为?              

——摘引自豆瓣网友书评

材料四    

知名自媒体人六神磊磊最近刚出了新书《六神磊磊讲唐诗》, 该书沿着初唐、盛唐、 中唐、晚唐的轨迹,用当下的语言讲述唐朝诗人的故事——王之涣被叫作王猛人,王维是学 霸、大腕儿,李白是个傲娇的人,“但他一生都很崇拜谢脁,无时无刻不在碎碎念”。诗人们“刷着朋友圈”,喝酒撸串,在人世间策马奔腾。六神磊磊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翻墙的 人,用生动通俗,轻松幽默的讲故事方式,“带你翻过唐诗那道墙,去折出几枝带露的花来,

拿给你看。”他不仅在公众号讲唐诗,也给中学生、小学生面对面讲过,那些小孩子笑得人 仰马翻。“照本宣科,孩子不会买你的账。” 六神磊磊说。一位读者称自己是学渣,语文 考试不及格,但看了六神磊磊的文章就突然爱上了唐诗。有的妈妈读者还建议“能不能出一

本带卡通的唐诗解读,简单易懂又吸睛”。                      

——节选自新闻报道

1.请结合材料一,找出不 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着诗人的身世经历、生活体验、理想意志、内心的感动,能跨越时间,读者能够为之感动,丰富人生和情感体验。

B. 古典诗词蕴涵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能让读者涵养性情,塑造品格,提高个人志意境界。

C. 读古典诗词重在感悟诗人的生命感悟和真情实感,所以诗词知识不必学习识记。

D. 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考场作文,只有说实话、诉真情的作品才能感动读者,编造、应付、迎合的文章因为虚情假意而难以动人。

2.阅读材料三、材料四,说说蒋勋和六神磊磊在读唐诗、讲唐诗的特点、风格上有何不同?

3.阅读材料二,了解品唐诗的方法,分析第一招的论述思路。

4.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在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等红灯往往只有 二三十秒的时间,但是对于背几句诗来说是绰绰有余。”可见他获冠不是偶然,是基于对诗 歌的热爱和见缝插针地学习。根据此材料,结合文本,联系你的实际,说说你将如何更好地 来学习诗歌?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 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 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待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了,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

害怕,却受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

①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 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②结合小说内容和人物特点,阐述这一行为是合乎情理的。

(2)忠诚是美好品质,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能体现这种品质的情节。

甲:《水浒传》中的燕青              乙:《海底两万里》中的康赛尔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广数言欲亡                  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

B. 未果,病终                  真君道:“兄弟们在此看守巡逻,等我上去他。”

C. 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了。

D.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