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 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 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待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了,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

害怕,却受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

①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 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②结合小说内容和人物特点,阐述这一行为是合乎情理的。

(2)忠诚是美好品质,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能体现这种品质的情节。

甲:《水浒传》中的燕青              乙:《海底两万里》中的康赛尔

 

(1)①离开圣·约翰去找罗切斯特 ②简·爱勇敢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从当初她毅然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的行为中就表现得淋滴尽致,如今离开圣·约翰也是这种独立人格在起作用,她不愿受他人的支配,追求自己做主。这也是她敢于追求真爱的表现,因为她内心明白自己爱的是罗切斯特,所以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事例结合人物精神品质阐述即可) (2)示例一:燕青不畏辛苦,自荐牵马执镫,护卫卢俊义到千里之外的泰安避厄消灾。 示例二:燕青被李固赶出家门,身无分文,求乞度日。但他仍苦守城外,只为及时告知主人卢俊义远遁避祸。 示例三:管家李固告发卢俊义勾结梁山草寇,买通了押解公差董超、薛霸,准备暗中结果卢俊义的性命,燕青一路尾随,保护落魄的卢俊义。 示例四:燕青背着杖疮发作、脚皮破损的卢俊义上梁山泊;卢俊义第二次被抓走,他还拼死去梁山泊求救。 示例五:宋江求招安却不得其法,燕青主动请缨结交李师师,以向皇帝表明归顺意愿。 示例六:阿龙纳斯掉进海里,康塞尔说他“是为先生效劳,就跟着先生来了”也跳入海中,想尽办法保全自己的主人;在海里为保全阿龙纳斯的性命,康塞尔托住阿龙纳斯。 示例七: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大家几乎虚脱,康塞尔把还有丝空气的储气罐给了阿龙纳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他。(能扣住“忠诚”的情节回答即可得满分) 【解析】 (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学习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到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①涉及的情节是:当简·爱和罗切斯特在教堂准备结婚之时,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尽管罗切斯特有其苦衷,但简·爱还是离他而去。简·爱在饥寒交迫中病倒了,被圣·约翰所救。冥冥中简觉得罗切斯特在召唤她,于是她离开圣·约翰去找罗切斯特。答题模式:“人+事”。②要结合小说内容和人物特点作答。简·爱是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她勇敢捍卫独立的人格。当初她毅然离开桑菲尔德庄园,是她对于自己爱情的守护和尊重,也是她的人格高贵的证明。如今离开圣·约翰也是这种独立人格在起作用,圣·约翰并不爱简·爱,也不尊重简·爱的内心世界,他仅仅看中简·爱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独立的人格。简·爱不愿受他人的支配,追求自己做主。这也是她敢于追求真爱的表现,因为她内心明白自己爱的是罗切斯特,当她确切的知道横隔在他们之间的障碍已经不复存在的时候,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2)本题考查把握名著内容和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小说情节、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并依据题干中的“忠诚” 作答。《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的英雄形象。浪子燕青是主要人物形象之一。他的“忠诚”主要体现在对卢俊义的态度。卢俊义与燕青是主仆关系,燕青自幼父母双亡,受卢俊义的恩惠,留在其府邸为家仆,卢俊义对燕青极为器重,培养其学得满腹才学,精通乐理,且文武双全,因此燕青对卢俊义忠心耿耿,多次护卫卢俊义避厄消灾,且背着杖疮发作、脚皮破损的卢俊义上梁山泊,当卢俊义第二次被抓走,他还拼死去梁山泊求救;燕青的“忠诚”还体现在对朝廷的态度,宋江求招安却不得其法,燕青主动请缨结交李师师,以向皇帝表明归顺意愿。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性格特点之一就是:忠诚。阿龙纳斯掉进海里,康塞尔说他“是为先生效劳,就跟着先生来了”也跳入海中,想尽办法保全自己的主人:在海里为保全阿龙纳斯的性命,康塞尔托住阿龙纳斯;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大家几乎虚脱,康塞尔把还有一丝空气的储气罐给了阿龙纳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他。答题时,要紧扣有关“忠诚”的情节,且注意题目要求: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广数言欲亡                  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

B. 未果,病终                  真君道:“兄弟们在此看守巡逻,等我上去他。”

C. 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了。

D.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峨眉山月歌》))

(2)子夏曰:“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3)古人喜“望”,因望而抒情感怀。杜甫登山而“望”,立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抱负。 崔灏登楼而“望”,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乡愁。

(4)爱国是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不乏爱国人士。古代有曹刿积极参与国事,面对乡人的 劝阻,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有艾青面对国土沦丧, 满含热泪发出爱国心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该多好!我再也不会有那些无 wèi(   )的思虑:害怕不被人接 nà(   )欣赏、喜爱;害怕未来叵.(A.bǒ B.pǒ)测,命运不可期。那害怕是一大片 阴影,使得青春悄(A.qiǎo  B.qiāo)然离去。

 

查看答案

某学校八年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阅读下面的文字,探究“咬文嚼字”这一活动的意义。

2016年,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曾开展了“2016年围观名家微博活动,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

据悉,这次“围观”活动历时一年,吸引数万网民参与,共对周国平、郭敬明、韩寒、黄健翔、郎咸平、李承鹏、李银河、马未都、钱文忠、徐静蕾、郑渊洁、方舟子等12位名家,提出了11万余条(含重复)差错质疑,最终语言文字专家组认定了其中538条差错。根据“围观”结果,12位名人中,周国平、郎咸平语言文字差错较少;而收藏名家马未都与“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则差错较多。

(2)某班准备模仿央视热播节目,举行“朗读者”主题活动。请仿照示例,再续写两句,形成一组排比。

示例:书籍如一位良医,它能抚平我们心中的忧烦愁苦;书籍如一把钥匙,它能启发我们打开智慧大门。

(3)将空缺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生活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①          :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②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③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悠闲自在,充满诗意;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④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巴金

①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③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④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⑤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⑥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吗?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⑦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⑧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⑨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⑩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⑪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⑫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⑬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1.围绕“灯”文章具体写了哪几盏灯?请概括作答。

2.文首“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但文末作者又写道“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从“窒闷”到“微笑”的原因。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4.同样是写灯,本文的“灯”与吴伯萧《灯笼》一文中“灯”的情感内涵是否一致?请联系两篇文章的内容作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