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你从下列图片中写出古代的交通工具。 A:________ B:________...

请你从下列图片中写出古代的交通工具。

A:________       B:__________     C :__________

 

.A:船 B:车 C:马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根据所给图形辨析字形的能力。首先要注意题干的提示“古代的交通工具”。A与B为甲骨文,典型的形象文字。A图人站在船上,所以可推断为“船”字;B图像两个轮子的车形,所以可推断为“车”字。C图的文字属于篆文。像马头髦尾四足之形,所以可推断为“马”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下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选出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词的上片由眼前景物落笔,由美好的神州风光联想到国家兴亡。

B. “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化用杜牧《登高》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

C. “年少”强调了孙权的雄才大略,暗指类似东吴占据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的人。

D. 这首词通篇运用设问,互相呼应,悲怆雄壮,又含蓄委婉,意境高远。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注:休祲:凶兆和吉兆。跣(xiǎn):赤足。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臣之妻臣      私:_______         ②王之甚矣   蔽:_______

③时时而进      间:_______         ④今日也     是: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 (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 (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 (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留学生安全事件启示录:补上“安全课”至关重要

(材料一)

据不完全的统计,每年都有超过1000名中国公民在海外遇难,其中多数为留学生。

仅仅在去年,就发生了几起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害的事件。属于恐怖袭击类的极端事件。如去年6月12日凌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一家酒吧发生枪击事件,造成50多人死亡。去年4月底,成都女生冷梦梅在澳洲遇害,去年5月,中国在德国的女留学生李洋洁在夜跑时遇害。校园暴力类的,比如校园中的凌辱事件。2015年,美国加州的中国留学生凌虐同学,事后作恶者被判刑。法律问题也容易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由于很多国内刚出去念书的孩子,法律意识淡薄,在触犯了法律并不知道,比如开车突然变道在国内是常事,但在很多国家是法律禁止的。再如在国内,面对警察时有人都敢动手动脚;但在国外,警察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做,否则分分钟被逮捕。

(材料二)

益咕噜国际教育智库发起留学安全调研,500位家长接受了问卷调查。他们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就对留学安全的认知、态度、应对方法等多个问题作出回答。

本次参与调查的1012位家长来自海内外各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此次参与调查的家长,51%的孩子是女孩,49%的孩子是男孩;81%的孩子正在留学或准备留学,19%的孩子尚未准备留学。

(材料三)

益咕噜通过总结发生过的留学生安全事件以及对专家进行访谈,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可行的安全建议。

掌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应该首先明确四个层次:认知、防范、应对、逃生。

认知就是学生对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对社会治安有危险的情况下,知道危险在哪里,来自什么人、或者什么方面。有认识才谈得上规避和防范,学生要知道危险的种类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要“防范”和“应对”,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甚至需要平时的演练。比如,遇到枪击,应该撒腿就跑吗?你真跑可能就被击中了。枪击发生的时候,如果人处于站立姿势,被半自动步枪袭击的可能性在80%左右;半蹲的时候,被袭击的可能性大概为40%-60%;如果采取卧倒的姿势,被袭击的可能是10%。因此,撒腿就跑并不是遇到枪击的上策。当然,具体采取哪种策略,还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况综合判断。

但有些时候,“逃生”就是首选。比如地震发生的时候,有条件的情况下当然是疏散到空地上比留在建筑物内更好。再比如,手雷爆炸是向上呈碗状散开的,碎片扩散的范围很大。而手雷扔出来后,大约有3秒时间来引爆,如果能把握这3秒逃生,生还的机会就更大。

居住环境对留学生的人身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通过挑选社区来提高住所的安全保障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留学生炫富被害”也是留学安全问题的关键词之一。2015年9月,温哥华一名中国留学生被绑架撕票,绑匪选择对他下手的原因正是他优渥的家境和显眼的天价跑车。对于所有的炫富遇害案,新闻都把矛头指向中国留学生的炫富行为。“财不外露”是千古良言。炫富招致“羡慕嫉妒恨”的情绪是小,因此丢了性命是大。这方面,父母在送孩子出国之前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引导孩子养成合理支配金钱的习惯。以上的安全提醒和建议,只涉及到出国留学的“常见风险”。

(材料四)

要保证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绝不是仅靠“提高警惕”就能解决,还需要留学生深入了解周围的居住环境,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知道并能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果事先能够知晓和评估风险,在心理上和生活中有所准备,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在关键时刻就更有可能保住性命、减少损失。为了“高高兴兴出国、平平安安回国”,留学生和家庭都需要提高安全意识,了解潜在风险,学习专业知识,好好地补上“安全课”。

1.根据(材料一),从目前海外留学生遇到的安全事件来看,安全事件有哪几类?(至少列三点)

2.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留学生应补上哪些“安全课”? (至少列三点)

3.下列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在接受调查中,有近两成的孩子打算留学。

B. 遇到枪击撒腿就跑是上策。

C. 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要理解中外文化差异,要知道并能运用该国的法律法规。

D. 居住环境对留学生的人身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间接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⑪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⑫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⑬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⑭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⑮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2.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3.文章首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4.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试结合全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③《论语十则》: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

④《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⑤《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白杨礼赞》: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爱莲说》中写君子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⑨《春望》中描写国破城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