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钢铁是怎样炼...

名著阅读。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_____

(2)保尔的英雄表现在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缕立战功上。_____

(3)保尔为救朱赫来而被告密入狱的。______

2.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1.(1)√(2)×(3)√ 2.奥斯特洛夫斯基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解析】 1.试题分析:(1)正确。(2)保尔的英雄表现在他坚定不移的信仰、顽强坚韧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尚博爱的品质上。(3)正确。 2.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的文学常识。第二个空,考查的是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是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争。” 这句话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即“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东南网2017年11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泽责林世雄)记者2日从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将于11月3日至6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届文博会主会场共设12个展馆,分为“工艺艺术品”“创意设计”“数字内容与影视”“文创旅游”四大专业板块,合计3406个展位,展览面积7.3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同时,在27个厦门市重点文化企业和具备一定规模和效益的文化产业园区设置分会场。

材料二: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博乡亮点介绍(部分)

①全新东方生活美学展示平台促进两岸茶文化对接。焚香品茗,感受茶文化千年历史;坐席观演,感受三尺空间美生活。以茶空间设计的理念将工艺美术、茶文化和东方美学相结合,“东方茶席大赛”特邀两岸茶席设计者现场呈现几十组精美茶席作品,更有东方茶席展演以及海峡两岸茶业对接会活动,促进两岸茶文化交融以及产业对接。

②成吉思汗画像800年来首次在大陆展出。成吉思汗画像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标志性的艺术珍品,举世无双,更有许伯夷多年珍藏品以及独家珠宝工艺品共同展出,让观众大饱眼福。

材料三:历届文博会展出面积、展位数和参展企业家情况

 

展出面积(平方米)

展位数(个)

参展企业数(家)

第一届

20000

964

501

第二届

21000

1146

545

第三届

32000

1344

586

第四届

40000

1979

819

第五届

43000

2200

1320

第六届

45000

2438

1407

第七届

50000

2447

1583

第八届

60000

3157

1696

第九届

65000

3200

1708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第十届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还在厦门市重点文化企业和各个文化产业园区设置分会场。

B. 本届文博会由“工艺艺术品”“创意设计”“数字内容与影视”“文创旅游”四大专业板块组成。

C. “东方茶席大赛”、东方茶席展演以及海峡两岸茶业对接会等活动会促进两岸茶文化对接。

D.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标志性的艺术珍品“成吉思汗画像”首次在大陆公开展出。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是一副对联,请修改上联,使上下联工整。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简要概括历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发展情况。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运动不当也伤身

刘国昇

①翻看微信朋友圈的时候,经常看到有很多人在“晒”当天行走的步数,一天一万步的人不在少数。除此之外,近些年来马拉松跑也相当火热,还有一些人采取跑步运动来减肥……这样的运动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②今年55岁的赵阿姨因脑卒中后遗症导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为了让肢体得到锻炼,就每天坚持和病友们一起走5公里。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和路面不平整,两三个月后好多人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足跟痛,晚上热水泡脚、足跟按摩一周后才有所缓解。

③这就是典型的因频繁行走后出现的运动损伤,跟没有掌握好合适的健步走动作以及合理的强度有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因此,每天一般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

④其实,每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量是不同的,如果平时有运动的习惯,每天一万步、两万步并不困难。但如若平时缺乏运动,突然一天内走上两万步,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造成极大负担。长期下去还可能会出现关节、韧带、骨骼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上了“步数排行榜”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自己的锻炼标准。

⑤首先,要看是否喜欢这项运动,只有做起来愉快,这个运动才有做下去的必要性;其次,看关节有没有疼痛和不适;最后,看做完运动后第二天是更精神了还是更累了。一般来说,微喘微汗是最理想的运动状态,既能起到锻炼的效果,也能让身心得到放松。

⑥“健步走”最早盛于欧洲,是一种介于一般走路(散步)和竞走之间的运动方式。健步走不仅可以使人的大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充分休息,并且通过行走时正确的呼吸和胳膊的自由摆动来增加肺活量和肺换气,同时腹部肌肉的活动还能增加胃肠蠕动,利于胃肠的消化和吸收。上下肢同时活动和肌肉收缩活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

⑦“健步走”“暴走”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方面归因于国家和商家的大力宣传推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具有太多其他运动所没有的优势,如门槛低、花费少、场地不受限、简单易操作等。虽说社交媒体上各式各样的走路排行榜一路走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促使人们加强运动健身,但如果因为排名而盲目跟风,不但失去了运动本身的意义,还得不偿失。特别是为了刷步数、冲进排行榜而特地增加走路的量,反而会伤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⑧对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可以坚持轻负荷锻炼30分钟左右。如果换算成步数,大概在5000-10000步,大约3~4公里。此外,血管疾病患者、关节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不宜追求步数极限。

⑨年老及初行者以慢、中速行走为主,年轻、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员以快速走为最佳。活动量也是关键所在,喜爱健步走的朋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节运动量,目标以“第二天精神状态不错,不觉得疲惫”为宜。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文中可以看出,运动方式不当反而会损害健康,因此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方式,防止运动损伤。

B.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怎样的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 “健步走”运动最早盛于欧洲,它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每个人都应坚持每天健步走5000—10000步。

D. 第⑧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精准地说明了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结合文章,请简要分析概括“健步走”对人的作用。

3.结合文章谈谈如何避免运动伤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匠心

杨一凡

穆爷爷是镇上的木匠。

听说他从小便没了父母,被一个好心的木雕师傅养大。木雕师傅本是紫禁城里头修缮宫殿的匠人,几经辗转流落到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他刻刀下的凤凰漂亮得像是要飞起来一样。穆爷爷承袭了他的手艺,木雕水平出神入化。无奈战乱年代无人欣赏木雕,他便转了行,做了个普通的木匠,平日里干些简单的木工活计。

穆爷爷住在镇外的一座废园子里,别人都不懂为什么穆爷爷要住在这么个坍圮了大半的地方。只有我明白,穆爷爷是为了这园子里的木雕。

穆爷爷时常在园子里抚摸着那些染上尘埃、疲惫不堪的雕花,就像很多年前那位木雕师傅所做的那样。木雕师傅在这园子里叹惋了半辈子,最终也未能见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听闻这位老人临终时还拉着穆爷爷的手嘱咐,游廊的花窗该如何开,亭子的匾额该如何修复。末了说:“老头子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看着那帮洋鬼子打了进来,毁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年我没出息,自个儿跑出了京。老天爷发善心,让我到了这儿,安安稳稳活了几十年。可我这心里头难受啊!那年我背着包袱走出屋子,见着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我还没做完的花雕……”

“小穆啊,老头子有私心,舍不得这门手艺跟着我埋进土里。你把那园子修修好,就当是圆了老头子的一个梦。”

我不懂那是怎样深重的愧怍和念想。

记忆里穆爷爷曾说:“丫头,你看看这些木头。它们都是活的啊!这些断了翼的鸟,折了枝的花,也会感到疼的啊。”

彼时我抬着头,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好像世间之事,至伤痛也不过臂上一块瘀青。涂上药酒,吹一口气,就可以消隐无踪。

“还要更疼啊。”穆爷爷笑了起来,摸着我的头,“阿苗长大了就会懂的。”

我时常觉得,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是为了修复那些木雕。

在那些缓缓流动的时光里,我也曾整日徘徊于亭台楼阁间,指尖掠过雕花的窗棂。我想,一定有那样的一个瞬间,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

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旧屋,木凳,暖阳。穆爷爷伏在案上,布满皱褶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他的脚边堆满木屑,空气里有陈旧却不曾霉变的木香。

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

时光荏苒,岁月静默。小镇一如既往的宁静。

我一天天地长大,穆爷爷一天天地变老。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

他开始加快了修复木雕的速度。以往我去时,还能见他在做着不知哪家的木凳,现在却已渐渐看不到了。他一心扑在了他的木雕上。

穆爷爷说:“丫头,我担心我的时间不够了啊。”

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瘦着,好像把所有的气血都注入了刻刀。

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那样的专注,仿佛最轻微的扰动都是一种罪过。

现在回头看去,我想有些事情早已注定。或许,在木雕师傅收下这个弟子时,命运就开始以无可逆转的姿态走向终局。

那一日我出门前,母亲接了个电话,在那里怔怔站了几秒,尔后放下听筒向我招手:“阿苗,回来。”

我站住了,犹疑了一瞬间,又迈开了步子。“我要去废园。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吧。”好像这样就能改变已发生的事实一般。

母亲急急地追出来,我却已消失在小巷深处。

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我并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蜒,昂首奋飞,栩栩如生。

昨日我来时,穆爷爷指着那条失了双眼的游龙,道:“这是园里最后一处需要修复的地方了。”语调兴奋如孩童。

“了却这桩心愿,我也能安心地入土了。”

谁料一语成谶。

穆爷爷的葬礼我没有参加。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葬礼时我就在那儿,独自像个疯子一样地哭了一场,泪眼蒙眬中重又看到了那个苍老却笃定的身影。

我想穆爷爷一定还是开心的吧。看着两代人,或许是更多人的梦想在手下圆满。

那以后我再未去过废园。不,现在它已不叫废园了。省城来的专家见到它后如获至宝,听闻修复它的老人业已过世,又是好一阵扼腕叹息。

废园的名字被从古籍中翻了出来。它叫匠园。木匠的匠,工匠的匠。

镇上的几个老人一拍脑袋,笑叹道:“我说老穆怎么总守着那个园子呢。你还记得不,他单名一个匠字啊!”

穆匠。木匠。匠园。

(《光明日报》2018年03月09日,有删改)

1.下列哪一项不是体现了阿苗对穆爷爷的懂(    )

A. “而我每次去都安安静静”“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文中多处描写“我”静静地看穆爷爷干活,体现了“我”的懂事。

B. “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写“我”对那些木雕的欣赏,体现了“我”的懂。

C. 我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说出了我对穆爷爷的话的理解。

D. “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体现了“我”对穆爷爷工作价值的高度赞扬,这也是一种懂。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从词语角度)

(2)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

4.“匠心”其实就是工匠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细细品味穆爷爷的一生,谈谈你对“匠心”内涵的理解。

5.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问曰:“‘巧笑倩,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谓也?”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不知其__________

(2)曰:教学相长也_________

(3)谓也  _________

(4)曰:“绘事后素。”_________

2.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 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 “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 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4.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手冻死亦足。

1.对这首诗节选部分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B. “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

C. “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 “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