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匠心 杨一凡 穆爷爷是镇上的木匠。 听说他从小便没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匠心

杨一凡

穆爷爷是镇上的木匠。

听说他从小便没了父母,被一个好心的木雕师傅养大。木雕师傅本是紫禁城里头修缮宫殿的匠人,几经辗转流落到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他刻刀下的凤凰漂亮得像是要飞起来一样。穆爷爷承袭了他的手艺,木雕水平出神入化。无奈战乱年代无人欣赏木雕,他便转了行,做了个普通的木匠,平日里干些简单的木工活计。

穆爷爷住在镇外的一座废园子里,别人都不懂为什么穆爷爷要住在这么个坍圮了大半的地方。只有我明白,穆爷爷是为了这园子里的木雕。

穆爷爷时常在园子里抚摸着那些染上尘埃、疲惫不堪的雕花,就像很多年前那位木雕师傅所做的那样。木雕师傅在这园子里叹惋了半辈子,最终也未能见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听闻这位老人临终时还拉着穆爷爷的手嘱咐,游廊的花窗该如何开,亭子的匾额该如何修复。末了说:“老头子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看着那帮洋鬼子打了进来,毁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年我没出息,自个儿跑出了京。老天爷发善心,让我到了这儿,安安稳稳活了几十年。可我这心里头难受啊!那年我背着包袱走出屋子,见着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我还没做完的花雕……”

“小穆啊,老头子有私心,舍不得这门手艺跟着我埋进土里。你把那园子修修好,就当是圆了老头子的一个梦。”

我不懂那是怎样深重的愧怍和念想。

记忆里穆爷爷曾说:“丫头,你看看这些木头。它们都是活的啊!这些断了翼的鸟,折了枝的花,也会感到疼的啊。”

彼时我抬着头,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好像世间之事,至伤痛也不过臂上一块瘀青。涂上药酒,吹一口气,就可以消隐无踪。

“还要更疼啊。”穆爷爷笑了起来,摸着我的头,“阿苗长大了就会懂的。”

我时常觉得,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是为了修复那些木雕。

在那些缓缓流动的时光里,我也曾整日徘徊于亭台楼阁间,指尖掠过雕花的窗棂。我想,一定有那样的一个瞬间,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

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旧屋,木凳,暖阳。穆爷爷伏在案上,布满皱褶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他的脚边堆满木屑,空气里有陈旧却不曾霉变的木香。

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

时光荏苒,岁月静默。小镇一如既往的宁静。

我一天天地长大,穆爷爷一天天地变老。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

他开始加快了修复木雕的速度。以往我去时,还能见他在做着不知哪家的木凳,现在却已渐渐看不到了。他一心扑在了他的木雕上。

穆爷爷说:“丫头,我担心我的时间不够了啊。”

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瘦着,好像把所有的气血都注入了刻刀。

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那样的专注,仿佛最轻微的扰动都是一种罪过。

现在回头看去,我想有些事情早已注定。或许,在木雕师傅收下这个弟子时,命运就开始以无可逆转的姿态走向终局。

那一日我出门前,母亲接了个电话,在那里怔怔站了几秒,尔后放下听筒向我招手:“阿苗,回来。”

我站住了,犹疑了一瞬间,又迈开了步子。“我要去废园。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吧。”好像这样就能改变已发生的事实一般。

母亲急急地追出来,我却已消失在小巷深处。

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我并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蜒,昂首奋飞,栩栩如生。

昨日我来时,穆爷爷指着那条失了双眼的游龙,道:“这是园里最后一处需要修复的地方了。”语调兴奋如孩童。

“了却这桩心愿,我也能安心地入土了。”

谁料一语成谶。

穆爷爷的葬礼我没有参加。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葬礼时我就在那儿,独自像个疯子一样地哭了一场,泪眼蒙眬中重又看到了那个苍老却笃定的身影。

我想穆爷爷一定还是开心的吧。看着两代人,或许是更多人的梦想在手下圆满。

那以后我再未去过废园。不,现在它已不叫废园了。省城来的专家见到它后如获至宝,听闻修复它的老人业已过世,又是好一阵扼腕叹息。

废园的名字被从古籍中翻了出来。它叫匠园。木匠的匠,工匠的匠。

镇上的几个老人一拍脑袋,笑叹道:“我说老穆怎么总守着那个园子呢。你还记得不,他单名一个匠字啊!”

穆匠。木匠。匠园。

(《光明日报》2018年03月09日,有删改)

1.下列哪一项不是体现了阿苗对穆爷爷的懂(    )

A. “而我每次去都安安静静”“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文中多处描写“我”静静地看穆爷爷干活,体现了“我”的懂事。

B. “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写“我”对那些木雕的欣赏,体现了“我”的懂。

C. 我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说出了我对穆爷爷的话的理解。

D. “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体现了“我”对穆爷爷工作价值的高度赞扬,这也是一种懂。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从词语角度)

(2)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

4.“匠心”其实就是工匠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细细品味穆爷爷的一生,谈谈你对“匠心”内涵的理解。

5.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1. C 2. 木匠穆爷爷秉承师傅遗志,倾其一生修复一处毁于战火的园林中的木雕,使其恢复原貌,大放光彩。 3. (1)“活”原意是“生存,有生命的”“活过来”是说那些被损坏在木雕通过穆爷爷的修复又重新焕发新的艺术生命,表现了穆爷爷技艺的精湛高超。(2)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体现了穆爷爷的衰老但又执着的精神。体现了他为修复木雕耗费了毕生的心血。 4. (1)具有高超的技艺,对艺术精益求精。(2)淡泊名利,为艺术奉献终生。(3)具有家国情怀,注重传承和发扬。(4)重诺守信。 5. 内容上:表达了作者所要颂扬的不只是穆爷爷一个人,更是以木爷爷为代表的工匠群体,以及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结构上:(1)三个词语在排列上呈递进关系,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三个词语独立成段,表强调,以引起读者在阅读思考。(结构答一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这句话是对爷爷“这些断了翼的鸟,折了枝的花,也会感到疼的啊”这句话的追问,不能体现了阿苗对穆爷爷的懂。 2.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木匠穆爷爷”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木匠穆爷爷倾其一生修复毁于战火的园林中的木雕的事件。 3.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1)“活”本义:生存,有生命的。语境义:被损坏在木雕重新焕发新的艺术生命,赞美了穆爷爷技艺的精湛高超。(2)“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属于外貌描写;“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属于神态描写。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性格与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问曰:“‘巧笑倩,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谓也?”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不知其__________

(2)曰:教学相长也_________

(3)谓也  _________

(4)曰:“绘事后素。”_________

2.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 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 “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 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4.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手冻死亦足。

1.对这首诗节选部分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B. “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

C. “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 “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①  (A.曲折 B.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②   (A.从容不迫 B.从容自如)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不染浊尘,无(甲)(A.ā  B.ē)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不是异常显(乙)(A.chì   B.hè)的家世。或不是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慢行为,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1)从文中(甲)(乙)两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2)文中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①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词语)

(3)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马说》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按内容分为“风、雅、颂”。

C.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D.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杂文,“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全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式微》)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8)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9)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10)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以及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