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纪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纪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B. 然则/天下之事

C. 晋陶渊明/独爱菊

D. 无/丝竹之乱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其一        当涉猎(《孙权劝学》)

B. 十余里无迹    飞来山上千塔(《登飞来峰》)

C. 则天下之事    康肃忿曰(《卖油翁》)

D. 再啮        斯陋室(《陋室铭》)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十余岁

(2)遂反溯流逆上矣

(3)不可得 

(4)求之下流,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5.有人认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另起一行更好,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

 

1.A 2.A 3.(1)经过,经历:(2)逆流:(3)终了,最后;(4)本,本来,原来。 4.(l)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大水带去呢? (2)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 5.示例:原文编排就好,这句议论,紧承上文,上下衔接紧密,使行文更流畅。 示例2:另起一行好。全文先叙后议,最后的议论起到总结全文、揭示主旨(点明中心)的作用。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错误的断句为A项。改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为: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2.试题分析:A项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都是“只是”之意。B前者动词“寻找”,后者量词,一寻等于八尺。C前者代词“这样”,后者助词“……样子”。D前者代词“这样”,后者判断动词“是”。 3.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阅”:经过,经历。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尔辈”“物理”“是”“盖”“坚”等字词的翻译。 5.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安排的合理性。从全文来看,前三段主要是叙述故事,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而最后一段是陈述观点,画龙点睛,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表达方式不同,且又是揭示主旨的语句,所以应该另起一段。当然,也可对此持否定态度,从上下文衔接紧密的角度作答。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运用叠词“家家”、“处处”,既使诗前后形式工整,同时读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韵律美。

B.“黄梅时节”、“青草池塘”交代了诗人约客的时间与地点,同时也渲染了诗情画意的约客环境。

C.客人“夜半”还未来,很可能是“家家雨”导致行途不便,但诗人仍在等待,侧面说明客人对诗人的重要性,也能表现两人之间有着深厚情谊。

D.“落灯花”照应前文的“夜半”,点明了诗题。

(2)诗中的“敲”字换成“玩”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

(材料二)欣赏下面漫画。

(1)阅读(材料一),从造字法来看,“孝”字的本义是什么?

(2)请为(材料二)的漫画配上一则公益广告。(必须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按要求修改下面语段。

    最近,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脱颖而出。①将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②此档栏目,和诗以歌,让诗文与音乐“金风玉露一相逢”,③为古雅的字句注入时尚新鲜的旋律血液。

    在音乐竞演节目大行其道、传统文化节目屡遇瓶颈之时,这种结合的尝试无疑是一次颇具巧思的突破。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当某些传统文化走入困境,陷入迷惘,我们不必束手无策,只需要一双创意的翅膀,便能飞跃阻挡的高墙,奔向新的远方。

(1)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前后不连贯,正确的语序应是        。(只写序号)

(2)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法。

修改方法:       

 

查看答案

依据所给示例仿写句子。

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仿写:我不去想,是否________,既然________,便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4)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杜甫《望岳》)

(5)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    (韩愈《晚春》)

(7)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8)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9)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0)________,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