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莫言写了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 为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莫言写了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 夏天的汉川汈汊湖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D.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丰富了“诵经典,闻书香”的活动。

 

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C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B项否定词使用错误,去掉“不”。D项搭配不当,“丰富”改为“开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lán)  古(gèn)  可歌可(qì)   锋芒毕漏

B. (huì)  持(jīn)  而不舍(qiè)  忧心忡忡

C. (bài)  愧(zuò)  气冲牛(dòu)  大彻大悟

D. (xiá)  育(bǔ)   忍俊不(jīn)  妇儒皆知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激励大家,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请以“实干”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2)请以“ 因为有了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2)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入梦想、目标、爱等,然后作文;选择题目(1)的另拟题目作文。②观点鲜明,事例和道理论证充分,材料具有时代感。③必须写成议论文。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夜。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指出“难受”、“困难”。

B. “东风无力百花残”点明离别的季节, 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C. 本诗以“难”字为文眼,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D. 尾联用了两个典故, 表达了两人见面并不难,但期待双方互通音讯的意思。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查看答案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自笔录                虽人有百

B. 几欲先                送之

C. 主人日再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口体之俸不人也        则心不余之专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抄书之苦,求师之难,生活之艰等三个方面。

B. 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是珍惜时间、博览群书、治学有方。

C. 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告诉马生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也是学业有成的条件。

D.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4.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