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自 白 铁 凝 ⑴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自 白

铁 凝

⑴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

⑵她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嘈杂,衬着棕色桌面上浆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认上这针。”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⑶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写诀别的信。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她帮助这老人认上针。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尽情的绝望”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

⑷她认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认上这针。”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⑸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条老路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⑹我们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记住的却是夹在车缝里的一束小黄花。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是谁把它们采来——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地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以称为花的街了。

⑺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⑻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选自铁凝的《一千张糖纸》)

1.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同学和作者的自白分别是什么?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⑵段画线句子。

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3.仔细阅读第⑷段内容,谈谈作者的同学为什么说“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

4.最后两段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5.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精美语句值得我们赏析和积累,下面两个句子请任选一句理解句子的含义。

A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B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1.作者同学的自白是自己因遭遇不幸而想到自杀,后因遇到向她求助的老人开始了新的生活;作者的自白是不管生活遇到多大的不幸或烦恼,都应坦然乐观地面对。(意近即可) 2.这句话是对老人肖像和动作的描写,准确地写出老人的年迈和动作的艰难,写出老人向作者同学求助的原因,为下文作者同学开始新的生活做铺垫。 3.作者的同学只是帮助老人认了针,替老人缝好邮包,但老人却让作者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让自己重新树立活下去的理由和信心,所以,作者的同学认为是老人帮助了她。 4.结构上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人生是非常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给人启迪和教益。 5.A、老人的话在作者同学的生命中只有一次,所以“同梦一样地不真实”,但对作者同学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又真实得不像梦。”表意简洁含蓄,耐人寻味。 B、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人生是非常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概括这篇文章的要点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情节。此文没有关键句可用,就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1—4段作者是写同学的自白,想到自杀却遇到向她求助的老人,由此走上了新的生活。而5—8段是写作者的自白,不幸与烦恼终将过去,要乐观地生活。 2.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即肖像和动作的描写。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状态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其实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作者:梁衡  本文有改动)

1.本文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

2.第3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

3.本文第4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

4.结尾划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

5.本文作者认为“阅读可以丰富自我”,谈谈你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有何收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九岁父艰。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孝闻。服阕(期满),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吏部谢朓雅相钦重(平素就对某人钦佩、尊重)。朓尝过(拜访)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革除(任命官职)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同舍生皆绮绣

(2)幼时即

(3)孝闻

(4)太学

2.请用“/”标明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共两处)

孤 贫 傍 无 师 友 读 书 精 力 不 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查看答案

阅读苏轼的《中秋月》,回答问题。

春日野行  唐  温庭筠

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野岸明媚山芍药,水田叫噪官虾蟆①。

镜中有浪动菱蔓,陌上无风飘柳花。何事轻桡②句溪客③,绿萍方好不归家?[1]

(注)①馆虾蟆,对蛤蟆的戏虐之称。 ②轻桡,即轻舟,一本作“扁舟”。③句溪客:指诗人自己。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的景色并分析其表现手法。

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西塘美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长见识、 陶冶情操,可以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对话,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在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 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晨阳学校准备开展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 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根据本次主题活动,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活动形式一:举办读书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你的两个发现。

晨阳学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调查内容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不喜欢阅读

32%

23%

13%

喜欢 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

23%

24%

26%

用手机、电脑阅读

45%

53%

61%

 

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手法,不少于 6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____A____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今天我们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文中A是谁?他的结局如何?

(2)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一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 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 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 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 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 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 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①语段选自《    》,作者是__________ (朝代)人,其中“三人” 是指差拨、________(人物名)和富安。

②语段中画横线的“这一条计”是指什么计?“好”在什么地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