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九岁父艰。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孝闻。服阕(期满),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吏部谢朓雅相钦重(平素就对某人钦佩、尊重)。朓尝过(拜访)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革除(任命官职)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同舍生皆绮绣

(2)幼时即

(3)孝闻

(4)太学

2.请用“/”标明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共两处)

孤 贫 傍 无 师 友 读 书 精 力 不 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1.(1)通“披”,穿着 (2)特别爱好 (3)因为 (4)到 2.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 3.(1)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2)就脱下自己穿的短袄,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被”:通“披”,穿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以”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译为:年少的时候孤独贫困,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3.试题分析: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是”“假”“因”“著”“手”“与”“去”等字词的翻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苏轼的《中秋月》,回答问题。

春日野行  唐  温庭筠

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野岸明媚山芍药,水田叫噪官虾蟆①。

镜中有浪动菱蔓,陌上无风飘柳花。何事轻桡②句溪客③,绿萍方好不归家?[1]

(注)①馆虾蟆,对蛤蟆的戏虐之称。 ②轻桡,即轻舟,一本作“扁舟”。③句溪客:指诗人自己。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的景色并分析其表现手法。

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西塘美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长见识、 陶冶情操,可以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对话,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在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 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晨阳学校准备开展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 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根据本次主题活动,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活动形式一:举办读书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你的两个发现。

晨阳学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调查内容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不喜欢阅读

32%

23%

13%

喜欢 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

23%

24%

26%

用手机、电脑阅读

45%

53%

61%

 

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手法,不少于 6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____A____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今天我们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文中A是谁?他的结局如何?

(2)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一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 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 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 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 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 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 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①语段选自《    》,作者是__________ (朝代)人,其中“三人” 是指差拨、________(人物名)和富安。

②语段中画横线的“这一条计”是指什么计?“好”在什么地方?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何建立“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的乡村。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

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

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

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阴,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日前开馆的盐城“好人馆”集中展示了数百位盐城好人事迹,深刻诠释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B. 为了避免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教育力度,做到了警钟长鸣,防患未然。

C. 影片《红海行动》的热映,再次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折射了中华民族构建强国梦的坚定决心。

D. 班级图书角的图书资源是否共享,是图书角良好运作的关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