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自注“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自注“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试赏析“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

 

1.A 2.“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分析得知是:身上衣、口中食。 2.试题分析:正确选项分析:A项正确。这首叙事诗讽喻了唐朝宮市的公开掠夺性。所以正确。错误选项分析:B项错误,白居易是唐代诗人而非宋代。C项错误,全诗刻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欺凌但却不敢反抗的人物形象。而非敢于反抗。D项错误,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14字运用了肖像描写,而不是说明的表达方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注:空格部分见默写题)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其境过清 ( ) 不可状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4.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借景抒情,请结合其中一篇举例说明。(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本册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示例:

关键词:母爱 课文题目:《金色花》 

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积累

阅读下面名著的片断,根据你的积累,按要求完成填空。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前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这是书中主人公___________对生命的诠释。

(2)你能说说这部小说题目的含义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