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让心失明 从小,他就是个虚荣心极强的孩子。他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让心失明

从小,他就是个虚荣心极强的孩子。他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欺负父母不认识字,从不让他们到学校,考了满分的试卷他放在书包里不给他们瞧。但他好几次从门缝里发现,他们趁他离开的空隙偷看他的书包,然后两人相视着,笑逐颜开。

一年一年,他像竹子拔节一样郁郁葱葱长大了,他们也老了。到他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早已是负债累累。父亲患白内障多年,因为一直没治疗,视力越来越模糊。父亲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来了,关上门在里面不知说什么,言辞似乎很激烈。他隐约听到,亲戚们要父亲先治眼睛,说让他读到高中毕业就已经算对得起他了。

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焦躁不安,他不知道自己面临的将会是怎样一种结果。不一会儿,门轻轻地被叩响了。是父亲。父亲说,娃儿你放心念书去吧,爸反正老啦,这眼睛就别管它,一时半会儿瞎不了的。你不要背任何思想包袱,好好去念大学,我和你妈再想办法凑齐你的学费。

他一下子惊喜得差点儿跳了起来。但转念想到父亲的眼睛,鼻子又酸了。他咬了咬唇,突然低下头搂住了父亲。瘦小的父亲,只及他的胸膛,在他怀里像一根小草倚着大树。而这棵大树,却仍然要依靠小草来给他生命力和养分。那是他懂事以来和父亲的第一次拥抱,感动之余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好好报答他们。

大学期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一方面是为了节约路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多些时间打工挣钱。每次给父母去信,回信总是说一切都好。

为了能够进城工作,他和高干领导的女儿结婚了,和她住在两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偶尔,他偷偷寄点儿钱回家,但从不超过两百元。不是舍不得,他怕的是父母以为他在城里好了,过来投靠。

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凭着自身的才气和岳父的帮助,他成了省里的名记者,业余创作的情诗和歌词屡获各种奖项。如日中天的忙碌日子让他渐渐忘了遥远的父母,直到一天电视台有一档音乐节目做他的专访,漂亮的女主持问,能否告诉大家,是哪两位伟大的双亲培养了这样的英才?

积压了成年累月的父母的影子一下子浮起在脑海,他心里慌了,当年的虚荣心仍撕扯着他。他艰难地咽了下口水,有些结巴地说:我父母,都、都是高校教师……想想又赶紧补充道:呃,现……在,都退休了。说完已是满身冷汗,他生怕被继续追问是哪所学校,还好对方适可而止,他才虚脱般地喘过一口气来。

他终于逮住一次出差的机会回了老家。走进村子时已近黄昏,邻里乡亲热情地一涌而上,纷纷感谢他送给乡亲们的地方特产。他有点儿莫名其妙,他什么时候寄过特产了?但很快,他就明白过来,一定是父母,是他们从镇上买了城市的特产,替对家乡人疏忽、冷漠的他挣口碑啊。这样一想,他愧疚得无地自容,只好讪笑着走开。刚转身,却很清楚地听到了人群中的窃窃私语:这小子狠着呢,他爹妈把他说得再好我也不信!还说儿子老写信要接他们去城里,他们自己舍不得乡里乡亲不愿意去哩。你瞧他在电视上人五人六的,结果一开口爹妈都不认了,说是什么什么高校教师。当初他爹妈从棉花田旁边把他捡回来时我就劝过了,捡来的孩子不好养呀……

捡回来的?原来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仿佛一记晴天霹雳,一瞬间他的心被炸成了万千碎片。他走过去张嘴想问问什么,喉咙却被哽住了,一个字也挤不出来。看着他的惊愕,人群突然不约而同地一下子散开了,留下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难怪他长得一点儿也不像他们,难怪他考上大学那年,一屋子的亲戚都说让他读到高中毕业就算对得起他了。

这些年来,他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们的疼爱,埋怨着他们的身份,却不知他们于他,只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啊。而他为了所谓的前途,竟然忘恩负义,攀附不爱的女人过着富华却低贱的日子,亵渎了他们高尚的付出和爱。他得到了一切,却把良心丢了。

他踉跄着跑进养育他长大的土屋里,老父亲用两手在空中摸索着问谁呀?他带着哭腔大叫一声“爸”,双膝便跪下了。眼睛失明,只是看不见俗世凡物,而心灵失明,就看不见亲情的伟大。那一刻,万语千言都无从表达,他唯一知道的是,自己该如何走以后的路了。

(选自微型小说,有删减)

1.本文主要写了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3.品味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仿佛一记晴天霹雳,一瞬间他的心被炸成了万千碎片。

(2)眼睛失明,只是看不见俗世凡物,而心灵失明,就看不见亲情的伟大。

4.“别让心失明”有什么深刻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1.①父亲宁可承受眼疾的痛苦,也要让他上学。②工作后他嫌弃父母,只给了很少的家用。③为保住面子,他在电视采访中隐瞒父母的真实身份。④回乡探亲,发现自己并非父母亲生,感到无比震惊和愧疚。 2.示例:(1)父亲犯眼疾不去治疗凑学费给我上学,体现父亲的无私,善良。(2)父亲规劝孩子读书,体现父亲关爱孩子。(3)父亲替孩子寄特产,体现父亲体贴,懂事理(懂得人情事故),能够替人着想。(①淳朴、善良、勤俭的农民形象。②舐犊情深、无私伟大的父亲形象。 3.(1)“霹雳”一词表明消息来得突然而令人震惊,给心灵以重大的冲击,形象地写出了当儿子得知自己的身世的震撼、惭愧、悔恨、自责等一瞬间复杂的情感,是故事情节的一个突变。 (2)“失明”一词双关,一方面写出即使承受着失明的风险也要供儿子读书的伟大父爱,另一方面又指儿子自私自利,心灵为虚荣所蒙蔽,看不见父母深情的可悲,在情感上形成强烈对比。 4.失明原意指眼睛失去视力,看不见。在这里是指对人对事不关心,无情、冷漠。 示例:现实生活中比如要及时关心父母,而不是冷言冷语。(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父亲”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父亲”与“我”之间发生的事件。如可概括为:父亲犯眼疾不去治疗凑学费给我上学;他嫌弃父母,只给了很少的家用;虚荣心作祟而隐瞒父母的真实身份;最后发现自己并非父母亲生。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宁可承受眼疾的痛苦,也要让他上学”等情节中概括出他是一个无私,善良的父亲。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论顺境

有谁不渴望一帆风顺,旗开得胜?然而,却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用他们的教训证明了“逆境励志,顺境杀人”这句古训?多少人的父辈艰苦创业,立下家产,却又让一代代的“吃老族”坐享其成,最终坐吃山空?

三国时,刘备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四处奔波,寄人篱下,遭人排挤。多少次险些丢掉性命。不可不谓逆境,然而,这样的逆境却使他匡扶汉室,创立霸业的志向更加坚定。终于,在新野为县令时,经徐庶推荐,三顾南阳诸葛庐,请得诸葛亮下山,开创了蜀汉霸业。刘备的儿子刘禅,17岁便被立为太子,与曹家兄弟争储不同,刘禅的两个弟弟根本构不成对他的威胁,他当上太子可谓兵不血刃,顺风顺水。三年后,刘备白帝城托孤,20岁的刘禅便登基为帝。握有三分天下之一,天府之土成都。与刘备的创业之初相比,简直是大大的顺境。然而他,却只贪图享乐。听信宦官谗言,国殷民富而不知存恤。事无大小皆由孔明独断,最终,他也一步步地葬送了刘玄德苦心经营的蜀汉江山,为后人耻笑!

刘家父子式的悲剧,从古至今,不知被翻版了多少次。然而,今天,在学校里,不少同学,依然不珍惜自己父辈们艰苦创业为自己争取来的学习机会。上课看报纸、睡觉。下课抄作业或三五成群地躲在某个角落里聊些无聊的事情,放学那天早就归心似箭,假期里在网吧、KTV彰现自己那所谓的“个性”。平时一个个花钱似流水,攀比谁更加大方、更像大款。比谁吃穿的好,谁更潇洒。够了!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是葬送了顺境!最终再沦为另外一个刘阿斗罢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顺境呢?毛主席,或许给了我们答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曾经讲过:“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道路更长,更艰巨,告诫同志们: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在顺境中,人更加要谦虚谨慎,更加要艰苦朴素,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切末温饱思淫欲。这样才能利用好自己所拥有的顺境,给人以发展空间,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生中顺逆境交织,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也有顺境,只有利用好现有的顺境,去克服现有的逆境,开创新的顺境,这样才是对顺境的最好利用!

(选自励志文章)

1.下列关于顺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B. 顺境可以成为促进人发展的动力。

C. 长期的顺境容易消磨人的斗志。

D. 顺境难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2.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B. 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方能成功。

C. 只要是顺境,一定能进步。

D. 贪图享乐容易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3.作为中学生的你,认为应如何对待顺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友人书(节选)

[明]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释)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两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久处一/七百里

B. 庶几得十之五六/潭中鱼百许头

C. 既不出/木兰当

D. 有子羔、原宪之贤/游人未盛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 之 为 学 不 日 进 则 日 退 独 学 无 友 则 孤 陋 而 难 成。

3.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上有益的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流飘荡_________

(2)势竞上__________

(3)鸢飞天者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B. 第二段写“异水”,抓住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动静结合。

C. 第三段写“奇山”,抓住了山陡峭高耸和山间景色优美的特点来写,依次从形、色、声等方面侧面写出了山的特征。

D. 同样写到猿的啼叫,《三峡》是为了展现三峡秋季凄婉美的特点,本文则是为了衬托富春江两岸连山之“奇”美。

 

查看答案

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3 分)

例句: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例句: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B. 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C. 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把“不要”删去)

D.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