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论顺境 有谁不渴望一帆风顺,旗开得胜?然而,却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论顺境

有谁不渴望一帆风顺,旗开得胜?然而,却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用他们的教训证明了“逆境励志,顺境杀人”这句古训?多少人的父辈艰苦创业,立下家产,却又让一代代的“吃老族”坐享其成,最终坐吃山空?

三国时,刘备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四处奔波,寄人篱下,遭人排挤。多少次险些丢掉性命。不可不谓逆境,然而,这样的逆境却使他匡扶汉室,创立霸业的志向更加坚定。终于,在新野为县令时,经徐庶推荐,三顾南阳诸葛庐,请得诸葛亮下山,开创了蜀汉霸业。刘备的儿子刘禅,17岁便被立为太子,与曹家兄弟争储不同,刘禅的两个弟弟根本构不成对他的威胁,他当上太子可谓兵不血刃,顺风顺水。三年后,刘备白帝城托孤,20岁的刘禅便登基为帝。握有三分天下之一,天府之土成都。与刘备的创业之初相比,简直是大大的顺境。然而他,却只贪图享乐。听信宦官谗言,国殷民富而不知存恤。事无大小皆由孔明独断,最终,他也一步步地葬送了刘玄德苦心经营的蜀汉江山,为后人耻笑!

刘家父子式的悲剧,从古至今,不知被翻版了多少次。然而,今天,在学校里,不少同学,依然不珍惜自己父辈们艰苦创业为自己争取来的学习机会。上课看报纸、睡觉。下课抄作业或三五成群地躲在某个角落里聊些无聊的事情,放学那天早就归心似箭,假期里在网吧、KTV彰现自己那所谓的“个性”。平时一个个花钱似流水,攀比谁更加大方、更像大款。比谁吃穿的好,谁更潇洒。够了!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是葬送了顺境!最终再沦为另外一个刘阿斗罢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顺境呢?毛主席,或许给了我们答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曾经讲过:“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道路更长,更艰巨,告诫同志们: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在顺境中,人更加要谦虚谨慎,更加要艰苦朴素,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切末温饱思淫欲。这样才能利用好自己所拥有的顺境,给人以发展空间,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生中顺逆境交织,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也有顺境,只有利用好现有的顺境,去克服现有的逆境,开创新的顺境,这样才是对顺境的最好利用!

(选自励志文章)

1.下列关于顺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B. 顺境可以成为促进人发展的动力。

C. 长期的顺境容易消磨人的斗志。

D. 顺境难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2.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B. 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方能成功。

C. 只要是顺境,一定能进步。

D. 贪图享乐容易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3.作为中学生的你,认为应如何对待顺境?

 

1.D 2.C 3.①应该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成就自己,更上一层楼。 ②应常存感激之心,刻苦学习,健康成长,不辜负亲人和社会的殷切期盼和嘱托。 ③要警惕自鸣得意,免得“大意失荆州”,将自己置于不利境地。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顺境难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关于顺境的说法有误。说法绝对,顺境照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且文章也没有选项的这个说法。 2.试题分析:C项“只要是顺境,一定能进步”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说法绝对,也有可能“死于安乐”。文章的原句是“利用好自己所拥有的顺境,给人以发展空间,提高自己的能力”。且文章也没有选项的这个说法。 3.试题分析:开放性试题。可以联系文本,如第4段的“在顺境中,人更加要谦虚谨慎,更加要艰苦朴素,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切末温饱思淫欲。这样才能利用好自己所拥有的顺境,给人以发展空间,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对待顺境的态度和做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友人书(节选)

[明]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释)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两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久处一/七百里

B. 庶几得十之五六/潭中鱼百许头

C. 既不出/木兰当

D. 有子羔、原宪之贤/游人未盛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 之 为 学 不 日 进 则 日 退 独 学 无 友 则 孤 陋 而 难 成。

3.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上有益的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流飘荡_________

(2)势竞上__________

(3)鸢飞天者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B. 第二段写“异水”,抓住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动静结合。

C. 第三段写“奇山”,抓住了山陡峭高耸和山间景色优美的特点来写,依次从形、色、声等方面侧面写出了山的特征。

D. 同样写到猿的啼叫,《三峡》是为了展现三峡秋季凄婉美的特点,本文则是为了衬托富春江两岸连山之“奇”美。

 

查看答案

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3 分)

例句: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例句: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B. 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C. 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把“不要”删去)

D.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前进的步伐?

B. 老师出了一道难题,小刚踌躇了一会儿,几分钟后就把这道题做好了,真不愧是数学天才。

C. 读完这本书后,我大彻大悟,感慨于每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流连于每一处叹为观止的胜境。

D.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急时刻责无旁贷地伸出手奋力托举起从10楼坠下的孩童,瞬间感动全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