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

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chuǎi,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蔽林间__________

(2)益其声  __________

(3)驴不胜怒,_________

(4)烛而得其形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你说说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偷看 对……熟悉、习惯用蹄子踢 摸 2.有一位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过了些天,听到钟声,认为是太阳。 3.①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④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 【解析】甲: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乙:选自《日喻说》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 乙:(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认为发出声音的钟是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知道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蹄”在这里是动词,“用蹄子踢”的意思。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好”“闻”“以为”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石猴为众猴觅得_________,众猴依照约定,拥戴他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记恨孙悟空,不但不愿借芭蕉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爱子心切,同时也显示出她_____。孙悟空因为_____被唐僧逐回花果山,但得知唐僧遇难就要回去保护师父,而且临见唐僧前要在海里洗掉妖气,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

(4)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

(5)《黄鹤楼》中以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6)《使至塞上》中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的一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找出下列每个句子中的错别字依次写在表格中并改正。

(1)田亮等曾在体坛上叱诧风云的运动员纷纷进军娱乐圈,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2)二战中初期,英军节节溃退,丘吉尔极为不满,常怒行于色,训斥下属。

(3)俞敏洪白手起家,2006年带领新东方在纽约上市,他本人挤身20世纪对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列。

(4)公元1227年8月25日,一代天娇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法布尔 —— 法国 —— 《松树金龟子》

B. 辛弃疾 —— 南宋 —— 《卜算子·咏梅》

C. 杜甫 —— 唐代 —— 《登岳阳楼》

D. 陶渊明 —— 东晋 —— 《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②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④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叶的灵动,显出小屋的安静;树干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树色的鲜亮,显出小屋的沉着。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A. ①句把“山”比喻成 “眉”,把“小屋”比喻成“痣”,写出了山的形和色,又点染出小屋的玲珑小巧,让人联想到妙龄女子的美好面容。

B. 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出现为山景增添了生机和情调。

C. ③句“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D. ④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屋相互衬托,相映成趣的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