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冽 进溅 水波粼粼 海枯石滥 B.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冽     进溅     水波粼粼     海枯石滥

B. 涟漪     澄澈     海誓山盟     沧海桑田

C. 澎湃     狂澜     浩瀚无垠     一页孤舟

D. 凫水     潋滟     九曲连环     鸿浩之志

 

B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迸溅,海枯石烂。C一叶孤舟。D鸿鹄之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ì)    崎(qū)      莽莽榛(zhēn)    浅草才能马蹄(mò)

B. 石(pán)    崔(wēi)     千山万(hè)      我旧时裳(zhù)

C. (lù)     峰(luán)    山地裂(bēng)    金樽清酒十千(dóu)

D. 岩(chán)   嵘(zhēng)   山肴野(sù)      楚国都城(yǐng)

 

查看答案

作文(任选一题)

要求:①题目不完整的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的记忆,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品质……,请以“          诚可贵”为题目,写篇文章。

(二)窗是安静的框架,让房子多了一双眼睛;窗是瞭望的通道,让人们看到了更远的风景。窗是有形的,被牢牢地固定;窗是无形的,被无限地延伸。大千世界,与窗有关的故事实在太多,由窗引发的见解也别出心裁。那么,你眼前的窗(或心中的窗)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以“窗”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 

(2)是陋室 

(3)清涟而不妖 

(4)陶后有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金经|十余岁

B.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据理臆断欤

C. 出淤泥不染|康肃笑遣之

D. 何陋有|水陆草木

3.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许多同学喜欢乙文中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因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追逐功名富贵世风的鄙视。我喜欢甲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因为这两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最苦与最乐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3.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分别在10字以内)

①“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后,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小题

唐家寺的雨伞

①从前,有个商人在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告老还乡,结束半生的漂泊辛劳,回家与妻子团聚,置田购房,安度晚年。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商人不敢露富,只得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做一个风餐露宿的行路人。商人特地购了一把弯头柄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②这天中午,商人来到了成都近郊的唐家寺,见是一个平常的小镇,鸡安犬宁人面善,商人便走到一家面馆,叫煮一碗面条来,吃了好赶路。成都担担面闻名遐迩,一碗面条七红八绿,作料丰足,商人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小店生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就想,定是在他打盹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急于出门,其中哪个见他睡着了,就顺手牵羊把他的伞取走了。

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他叫来面馆掌柜的,说自己看中了这个平静安宁的镇子,决定就在这里住下,开个小铺维生,请帮忙找一间房子。掌柜的也是个和善之人,说你开什么样的铺子?要多大的房子?我帮你找就是。商人说:“身无长技,只会修伞补帽。小小手艺人,租不起大房子,只是最好能够在交通要道上。”掌柜的笑道:“当然,修伞补帽应该在路边。”于是很快帮他找了一处房子,商人便用仅有的钱在唐家寺开起了修伞铺。

④商人待人客气,心灵手巧,天亮开门,天黑关门,很是个规矩人的样子,没过多久,他小小的修伞铺子便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人们都愿意把伞拿给他修理,哪怕多起两三里路。商人的伞铺算是立住了,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小手艺人是腰缠万贯的富商,更不知道他每天谦和的笑脸下,掩藏着紧张焦灼的心。他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一把熟悉的油纸雨伞的出现,但都失望了。经过手上各式各样的伞成百上千,惟独没有他那一把。

⑤时间一天天在流逝,商人耐心地等着,但是他的伞还是没有出现。一天,他接手了一把破旧的伞,主人漫不经心道:“能不能修?太费事就算了。不然一把破伞值不了几个钱,我反倒花一大笔工钱!”听了这话,商人心里一动,想到自己的那把雨伞,丢时便只有三成新,用到现在怕也是破破烂烂了,它现在的主人怕也不愿拿来修了。商人就又动起了脑筋。

⑥第二天,过往行人看到这家修伞铺子打出了一条好新鲜的广告:油纸雨伞以旧换新。人们纷纷上前询问这事是不是真的?得到商人肯定的回答以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据说这是商人为了扩展生意,广招客人的让利活动,还说下一次就轮到布伞以旧换新了;又说商人对收集雨伞有兴趣——总而言之,广告效果好极了。

⑦时隔不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修伞铺子来了一个中年农民,商人一眼就看见他腋下夹着一把油纸雨伞,那正是他日思夜想、心系魂绕的伞呀。

⑧商人不动声色地收下雨伞,犀利的眼神一瞥,就查看到伞柄完好如初,并无半点被动过的痕迹。他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他转身挑了铺里最好的一把伞给了来客,在来客的感谢声中,徐徐关了店门。商人立马打开伞柄,里面的一层黄蜡加封得严严实实。再撬开黄蜡,商人看到了他当初装塞在里头的全部珠宝玉器。他一下瘫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⑨这天,唐家寺的居民们觉得有点奇怪:自打修伞铺开张以来,没见过这么早关门的。第二天天大亮却还没有开门,一问,才知道人去屋空,这个在此处开店好长时间的外地商人突然走了。商人是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的确有点奇怪,但谁也没去多想。

1.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有序填写在方框内。

携伞上路→→→宝伞璧还→→→   →→→    →→→

2.阅读第③段加横线的句子,揣摩商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3.请解释第⑧段中“完璧归赵”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4.阅读全文后,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有怎样的品质特点?

5.从商人丢伞后的处理方式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