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①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继续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1.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2.①(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②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3.父亲并没有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4.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有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他走出森林。(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深沉的爱……)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并温暖儿子一路前行,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十四岁的儿子过于贪玩,父子两人在森林中迷路,后来在父亲的带领下走出了森林。二是若干年后,儿子无力偿还贷款,父亲毅然卖房帮助他走出了困境。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说可从修辞、描写、词语的运用等角度入手。阅读句(1),这句话是对当时父子二个所处的环境描写,“微弱的月光”“只能隐约看出两只手”“漆黑”都表现了森林的黑暗,以此来渲染恐怖的气氛,表现儿子内心的恐惧。(2)句,“长舒了一口气”是对父亲的一个动作描写,“脸上满是汗珠”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在带儿子走出森林后轻松无比。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中的“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着,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还有父亲在走进那个陌生人家后“长舒一口气”的表现,可以看出父亲并没有看到灯光,他之所以说谎,是想给儿子以安慰,平复他慌乱、恐惧的心。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父子二人在森林中迷路了,儿子无比的恐慌,但是父亲却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从迷路后,父亲用他看见灯光的谎言来安慰并鼓励儿子,表现了他是一个聪明的父亲,并且无比的爱自己的儿子。 5.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本文的标题“父亲是一盏灯”,将父亲比作明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以此来突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两膝相        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所             __________________

(3)两战战             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启窗            俄百千人大呼

B. 佛印类弥勒         群响毕

C.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髯者为东坡

D. 二泰许             历历数也

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1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古诗文中的句子。

(1)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2)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孟子》)

(6)《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收和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①听成长故事   ②看新旧照片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2.(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易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复兴的民族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 书法练习中的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