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拓展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拓展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天下公 

(2)谋闭而不 

(3)制礼义以分之 

(4)养人之欲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1.(1)为:是 (2)兴:兴起(3)故:所以 (4)以:来 2.(1)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2)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为:是。故:所以。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重点词语:终:善终;用:发挥才能;长:成长。句子翻译为: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②重点词语:欲:欲望;穷:满足;屈:枯竭。句子翻译为: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第一空的相关信息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就是: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乙文根据选文的第一句话“礼起于何也”可知,主要是讲述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相关信息为“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概括出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先王厌恶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进行区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男有分,女有归。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查看答案

填空。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亲其亲

B. 货/恶其弃于地也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D. 是谓/大同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古义,今义。

(1)大道之行也

(2)女有

(3)矜、寡、

(4)盗窃乱而不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