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木偶戏 ⑴一条没有名字的河流就像一匹绸缎从官成镇缓缓...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木偶戏

⑴一条没有名字的河流就像一匹绸缎从官成镇缓缓流过,我们村就在官成镇的东北方向,一个小桥流水、与世无争的小村庄。

⑵那年冬天,镇里来了一个演木偶戏的老艺人,顺着河流一路演下来,一场接一场。老艺人叫王猛,精通木偶戏。那个年代,农村精神生活极度贫乏,大多数时候,劳作一天的村民吃完晚饭,就在家门口和邻居聊聊天,抽抽烟。因此,木偶戏来到我们村,就像冬天的阳光一样,刹那间在每个人的心头热烈地绽放着光芒。

⑶王猛在我们村演了十场,接着到邻村;在邻村演了,又到另一个村庄,这时,他发现,有一个十五岁的小男孩一直跟着他,一个又一个村庄地跟着。那个男孩就是我父亲。

⑷后来,父亲成了我们这十里八乡的木偶戏艺人。父亲怎么走上这条路的,我不太清楚。据说,他十分聪明,一点就透,他混迹在戏棚里一段时间,基本学会了王猛所有演戏的精髓。父亲在他十八岁那年正式登台表演,眼法,手法,步法,唱腔,一亮相,一开口,全场轰动。

⑸那时,父亲演的戏有《精忠岳飞》、《杨家将》、《呼杨合兵》、《三国演义》、《水浒传》、《八美图》、《三合明珠宝剑》等。在他的柜子里,我看见一本本古书,线装的,有的是繁体字,更多的是手抄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抄得工工整整,估计有几十万字。

⑹父亲的书柜里,除了书本,还有几本流水账,非常仔细地记录着家里的日常开支、人情往来等事项。那一笔笔详细到分的数字,仿佛是父亲那单薄的身躯在苦苦地支撑全家生活的一个个缩影,令人不忍卒读……

⑺父亲平时种田种地,兼做农村兽医,晚上演木偶戏。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里,苦苦挣扎。也因为父亲的手艺,我们家比一般的农村家庭条件要稍好一点。据说,我母亲也是看中了父亲的手艺,才不顾一切地嫁给他。要知道,父亲身高不过160厘米,体重不到100斤。如此单薄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讨生活的门路,如何生存?

⑻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就像一匹永不疲惫的老马,一直在为生计忙碌着,奔波着,哪怕大年三十,他也要到外面演戏。小时候,每年的除夕,母亲会早早张罗好一桌简单而又诱人的年夜饭,一家人匆匆忙忙地吃了,然后,一家老小,默默地站在村口,看着父亲用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载着他那副木偶戏家当,渐行渐远,慢慢地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四周,偶尔的鞭炮声和灿烂的烟花,家家户户的大红对联,把过年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父亲那蹒跚的背影和花白的头发,仿佛刀刻一样,一直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哪怕再过上百年,我都无法抹去。

⑼时间像一条河流,它缓缓地流淌着。

⑽父亲老了。

⑾父亲病了。

⑿父亲去世后,在这十里八乡,就再也没人演木偶戏了。

⒀父亲的最后一场木偶戏,是在几年前。村里有一户人家娶媳妇,请父亲在村里唱一场木偶戏。在村里的大晒场上,清冷的月光下,稀稀疏疏的有几十个村里和邻村的老人在看戏。父亲已经明显中气不足,沙哑的唱腔远不如前,动作缓慢,手法僵硬。这场戏很短,很快就结束了,这场戏也很长,长到父亲去世很久了,还在我的脑海里时不时地上演着。

⒁我家附近有一个文化馆。有时,文化馆会请人唱几场木偶戏。那天,我路过那里,见里面有人在唱《慈云走国》,那是我父亲经常唱的一出戏。默默地站在文化馆门口,听着那熟悉的锣鼓声和唱腔,看着那熟悉的戏棚,稀稀疏疏的观众,进进出出的木偶,我依稀觉得,父亲就在里面唱着…刹那间,            

⒂那一刻,恍若隔世。                       

(作者:蒙福森  有删减)

1.文章围绕父亲与木偶戏,依次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第⑻段中划线句运用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结合相关内容赏析第⑹段和第⒀段中的划线句。

(1)那一笔笔详细到分的数字,仿佛是父亲那单薄的身躯在苦苦地支撑全家生活的一个个缩影,令人不忍卒读……

(2)这场戏很短,很快就结束了,这场戏也很长,长到父亲去世很久了,还在我的脑海里时不时地上演着。

4.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形象?

5.请联系上下文,根据情境补写出第⒁段划线处所缺少的内容。

 

1.父亲混在戏棚里学木偶戏,并在十八岁登台表演; ‚父亲为维持全家生计,晚上演木偶戏; ƒ父亲生前最后演的一场木偶戏; „“我”在文化馆门前听到父亲生前常演的一出戏。 2.渲染了过年时的热闹喜庆氛围,反衬出父亲为了全家人的生计除夕夜去演木偶戏的凄凉,烘托了我对父亲的怜惜、心疼之情。 3.(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笔笔详细到分的数字”比作父亲苦苦地支撑全家生活的缩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辛苦劳作、精打细算,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很短”指场戏的表演时间不长;“很长”指这场戏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久久无法忘怀。 4.执著:跟着王猛跑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学戏;‚聪明:学戏时一点就透,一段时间就“基本学会了王猛所有演戏的精髓”; ƒ认真:抄写戏文时抄得工工整整; 勤劳,有责任感:靠种田、演戏和做兽医,支撑着全家人的生计;⑤表演技艺高超:十八岁正式登台表演,就引起全场轰动。(能结合内容答出任意两方面即可) 5.示例:夺眶而出的泪水像虫子一样,缓缓地在我的脸上爬行着。(可以补写出“我”的心理、神态、动作等,只要能够合理地表现“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文章围绕父亲与木偶戏,依次写了哪几件事”,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第⑶⑷段父亲混在戏棚里学木偶戏,并在十八岁登台表演;第⑺段父亲为维持全家生计,晚上演木偶戏;第⒀段父亲生前最后演的一场木偶戏;第⒁段“我”在文化馆门前听到父亲生前常演的一出戏这四个角度进行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近年来,因父母外出打工,不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下降,精神和心理蒙上了不小的阴影。为关爱留守儿童,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目的在于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阴影,引导其健康快乐成长。假如你是参加本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请你参与设计下列活动。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认为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勤奋成就人生     ③手拉手,送温暖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 9%

52. 9%

35. 5%

6.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 6%

35. 5%

5.9%

35%

 

(3)针对调查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或者提出两条帮助留守儿童的建议。

示例:给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 ④①③⑥②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⑥④①③②⑤    D. ③⑤②⑥④①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同样都是为了心中的目标前行,《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了真经,而《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却在困难中一步步堕落下去。结合两者的事例谈谈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哪些启示。

(2)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人面对困难就止步不前,有些人却勇于和困难拼搏,即使失败了,仍不停地奋斗着。请从下面两部文学作品中任选一部,简要谈谈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做的。

①鲁滨逊 《鲁滨逊漂流记》     ②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采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4)品读战争题材的古诗,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战事的紧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 寒喧    绊脚石    容光焕发     黄粱美梦

B. 和睦    度假村    篷荜生辉     自力更生

C. 蓝图    挖墙脚    锋芒毕露     礼尚往来

D. 诸候    泊来品    坐收渔利     惟妙惟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