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幸福是什么?如果用颜色来形容,幸福应该是温暖的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幸福是什么?如果用颜色来形容,幸福应该是温暖的黄色、热烈的红色;如果用声音来比喻,幸福又是激越的高音,低婉的小调;如果用味道来打比方,幸福则为甜密密的滋味,是远赴外地的游子吃到的母亲亲手pēng调的家乡菜。幸福是独处的寒梅,是那种能在平凡中寻找欢乐,能用乐观开朗的心去面对生活的心灵,用心灵去认真地品味幸福。幸福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剂。敞开心灵,幸福并不遥远。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pēng____调     独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敞开心灵,幸福并不遥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烹 chǔ (2)甜密密 甜蜜蜜 (3)比喻 (4)示例:敞开心灵,幸福难道还遥远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此题注意“烹”的书写。“蜜”与“密”结合词语语境辨析不难。把“生活”比作“调味剂”是比喻。肯定句变反问句,在肯定词的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②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关雎》)

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⑧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描写雪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槐花飘香

⑴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⑵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⑶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⑷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⑸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⑹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⑺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背靠着吃饭的那棵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⑻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伯父一身白褂,一如那芬芳的槐花,在田间守着日子,清净、笃定,仿佛农人的田间,就是槐花的田间。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⑼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心生动容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申琳,有删改)

1.请概括作者围绕“槐花香”回忆了哪三个方面的往事。

2.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角度赏析第(4)段画线句子。

3.阅读第(5)段画线句子,结合语境,以第一人称描述孩子们此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⑹段中写父亲与孩子背靠槐树吃槐花蒸菜有何作用。

5.文章结尾,槐花香令作者“心生动容”,说说这里包含作者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深挖一眼泉

  ⑴近日阅读,看到一个有趣情节。据载,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赶路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石碑。他观赏了一阵,刚准备离开又忍不住返回,然后下马继续研究。最后,干脆坐下来反复揣摩,竟在碑旁一连坐卧3天。如此专注,不知者或以为痴。

  ⑵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只有专注,才能做成事情。历史上,勾践多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霸业;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书写了不朽篇章。今天,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黄大年凭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拼劲,不舍昼夜、潜心科研,引领中国走入“深地时代”。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着,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

  ⑶反观一些人,缺乏尽职履责的恒心和定力,在浮夸中蹉跎了时光,靡费了才干。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想调岗位、换环境;有的人拈轻怕重、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人怕吃苦,难以静心做事,凡事追求“短平快”。“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专注的人,往往能把时间、精力和智慧聚焦于关键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便碰到诱惑、遭受挫折,也能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至成功。反之,一个人如果简单冒进、朝三暮四,干什么都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事实表明,如果无法保持专注,很容易陷入浮夸、低效、粗浅的泥淖。

  ⑷进而言之,专注也体现为一种内心的坚守,一种忘我的情怀。诗人贾岛“推”“敲”未定,在驴背上想得出了神,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王国维亦总结过众所周知的求学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凡此莫不表明,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干事创业,都体现为日积月累、历久弥深的过程,都需要目标专一、久久为功。

  ⑸涵养专注力,信念与责任感是最好的守护者。古人说得好:“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信念坚定方能凝神,凝神则能气定,气定而能专注。而唤醒内心深处的责任意识,时常自警自省,则能抵御外在诱惑、对抗消极散漫。对个体而言,根除沽名钓誉之心、摒弃急功近利之意、涤荡冒进浮夸之气,才能凝神静气、行稳致远,抵达成功的彼岸。

⑹“用功譬若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排除一切干扰、集中全部精力,始终保持那么一种静气志气、痴劲钻劲,我们就一定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成就生命的丰盈。

《 人民日报 》(2017年09月20日 04 版)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第⑴段有何作用。

2.请分析文章第⑵段的论述思路。

3.下面这则材料能否作为文章第⑷段的论据?为什么?

冯唐,中国当代作家,1998年获中国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美国埃默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从小便喜欢文学的冯唐,自17岁发表第一部小说《欢喜》起,至今已经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

4.结合全文,品析第⑹段中加框词语“一定”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甲)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倘佯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释) ①陂(pō)陁(tuó):起伏不平的样子 ②浮图:梵语,指佛寺。③精舍:僧人住所。 ④幅巾:不戴帽子,用幅巾束首。 ⑤睥睨:侧目斜视,有所打算。 ⑥斥:开拓。⑦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⑧厌:满足。

(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山之深       ②意适忘

③褰裳予       ④予作文以记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

子  瞻  与  客  入  山  视  之

4.阅读(甲)文,请概括苏轼的“乐”有哪些。

5.(甲)(乙)两文写了苏轼建亭与滕子京修楼,请简要说说他们修建亭楼的原因有何异同?

 

查看答案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词前小序写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说说毛泽东所咏之梅与陆游的所咏之梅,有哪些不同之意?

2.请简要分析,词中“笑”字的表达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