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祢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有删改)

1.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2.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1.(1)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自己性格鲁钝,别人一目二三行,自己怎么快也不能看完一行。 (2)原稿引用这一资料,证明曾国藩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判断比一般人要慢。(3)文段的分论点是:“才补颜不足”。如果引用这一资料,则不能证明分论点。因此应该删去。 2.A。理由:(1)A项:有“值”不在“颜”高,表明“值”最重要,处首位,“颜高”处次要地位。符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故选A。 B项:德才兼备,无“颜”何妨。突出了德才兼备的内容,认为没有“颜”也没关系。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C项:“颜”外之意。突出了“颜”的深层含义,缺少“德才”的内容。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解析】 1.本题考查论据的作用。判断论据是否符合原文的要求,关键是分析论据是否可以支撑论点,答题时应该首先明确观点。结合第六段内容可知,这段是论证“才补颜不足”这一论点的,曾国藩的例子侧重于表现他性格中的“慢”,不能证明这一观点,因此应该删去。 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合文章中心论点对文章的标题进行分析与理解。A项强调了“值”的重要性,作为题目比较恰当;B项没有突出“颜值”的作用,不合适;C项没有突出“德”的价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2)请在吴均的《山中杂诗》和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喜洋洋者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也。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而或长烟一    空:空中

B. 野芳而幽香    发:开放

C. 而乐亦无也    穷:穷尽

D. 于时冰皮始    【解析】
融化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喜洋洋者矣      真无马耶

B. 往            面山

C. 若脱笼鹄        何陋

D. 山峦晴雪所洗    不足外人道也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甲晨和晚上。

C.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 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 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 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 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 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 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 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 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 《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

B. 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老信客声辨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C.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 垂柳全乱了线条,抛举在空中,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