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感知母爱 ①我对于她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我不记得那时我几岁,但我知道我的身体和...

感知母爱

①我对于她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我不记得那时我几岁,但我知道我的身体和灵魂与她的双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双手是我母亲的,她是一个盲人。

②我记得有一回,我在餐桌上画一幅画。“妈妈,看,我的画。” 我画完后欢叫道。“喔,太好了!”妈妈答道,继续忙她手上的活儿.。“不,我要你用手‘看’我的画嘛。”我固执地说。她走到我身边,我拉着她的手触摸画的每一部分。她赞美画时发出的惊呼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③她不是用眼晴看,而是用手摸我的脸,摸我想让她看的东西。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虽然我知道没有人用手“看”东西。

④我记得她给我梳头的方式。她先用左手的拇指按在我的眉心上,用食指搭住我的头顶,然后用右手握住梳子梳我的头发。她总是把我的头发梳得很整齐。我嬉戏时,跌了跟头,弄破了膝盖,哭着跑回家。她用双手轻柔地洗净我的伤口,然后灵巧地进行包扎。

⑤我曾经低估计过她的能力。一天,我看到餐桌上有一盘刚出护的甜饼,我偷偷地拿起一个。我想只要不用手摸,她是不会知道我在赶什么的。可是,我没有意识到,她可以听到我嚼甜饼的声音。当我从她身边走过时,她拽住了我的胳膊。“下次,想吃就跟我说,”她说,“你可以吃掉所有的甜饼,但要跟我说一声。”

⑥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母亲是如何掌握我们的一举一动的。一天,哥哥带回一条流浪狗,悄悄地把它弄到了楼上的卧室里。不一会儿,母亲就上了楼,走进卧室说,狗窝可以安在院子里,但绝不能安在卧室里。我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她是怎么发觉的。

⑦还有一回,我一个人在起居室一面做作业一面看电视,她走进来说:“凯丽,不要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我赶紧关掉电视,继续做作业。我始终搞不明白,她怎么知道看电视的是我,而不是我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后来,我问她这个问题,“孩子,”她抚摸着我的头说,“即使你不说话,你还要呼吸呀,我听出来的。”

⑧那年,我17 岁了。我站在镜子前一面打扮,一面问母亲:“妈妈,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吗?”母亲答道:“我当然知道,从你出生后护士将你放在我怀里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了你的模样。我抚摸了你细柔的头发,抚摸了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我知道你很善良,因为你爱你的父母;我知道你很有爱心,因为你从来没有为有我这样一个盲人母亲而流露出自卑。所以,孩子,我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的人,在我看来,你非常漂亮。”

⑨十年过去了,我也成了一个母亲。当护士将我的儿子放在我怀里时,我和我的母亲当年一样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同的是,我用我的眼睛。我急切地要求关掉所有的灯,用我的手触摸孩子,用我的嗅觉和听觉来感知他,或者说——感知母爱。

(选自《环球时报》第1648期,文章有改动)

1.“我”对于母亲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为什么?

2.文中的母亲总是能掌握“我们”的一举一动主要体现在哪三件事上?

3.文中②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请结合语境回答 

她赞美画时发出的惊呼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4.文章结尾写道:“我急切地要求关掉所有的灯用我的手触摸孩子用我的嗅觉和听觉来感知他或者说——感知母爱”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我知道我的身体和灵魂与她的双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是通过母亲的手感知到了母爱,所以“我”对母亲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意思对即可) 2.①发现”我”偷吃甜饼;② 发现哥哥把流浪狗带进卧室;③发现“我”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3.通过母亲略带夸张的表扬,说明了母亲善于鼓励孩子。 4.“我”通过触觉、嗅觉、听觉来感知孩子,传递了‘我”对孩子”的爱,也更深刻地感知了母亲对“我”的爱。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可以从文章开头段和结尾段找到相关内容,稍加整理即可作为答案。“我知道我的身体和灵魂与她的双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是通过母亲的手感知到了母爱,所以“我”对母亲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文中的母亲总是能掌握‘我们’的一举一动,主要体现在哪三件事上”,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发现“我”偷吃甜饼(第⑤段);现哥哥把流浪狗带进卧室(第⑥段);发现“我”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第⑦段)三个角度进行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亭亭净 _________                (2) 之不可 _____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强迫    B. 接近,迫近    C. 狭窄    D. 威胁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 _______________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⑴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黄先生对一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黄先生这一说法,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请你写几句话劝诫黄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文艺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请同学们完成

以“戏曲大舞台”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相信你能很好地完成下列习题。

⑴哪一种戏曲艺术被称作我国国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的家乡有什么地方戏曲?试写出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2)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

(3)《桃花源记》中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陶渊明)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李煜)

(5)《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刘禹锡

(6)写出两句带“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