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上侍臣曰 

(2)戮力相辅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1.(1)对……说 (2)应当 2.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3.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谓”:对……说。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3)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5)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7)在古代,诗人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______”,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的“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了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

 

查看答案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B. 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 乱其所为          拂:违背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告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百里奚举于市

B. 必先苦其心志

C. 空乏其身

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 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 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 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一文,回答小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话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话言。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利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1.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 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 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列数字)

B. 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举例子)

C. 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下定义)

D. 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作比较)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C. 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查看答案

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 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 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 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 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 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 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