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①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①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档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②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③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④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⑤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明队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⑥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⑦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⑧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1.选文说“烤肉刘”的回民馆子是“平民化”的,概括说说这种“平民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围绕捡烂纸的老头着重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述。

3.在众多食客当中,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笔墨描写了“煤站副经理”的形象?

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悻悻”一词的解释,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⑥段中捡烂纸的老头“悻悻”的原因。

(1)怨恨愤怒的样子。(2)失意的样子。

5.文中“捡烂纸的老头”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

 

1.①店里的东西实惠;②店里卖的都是大锅菜、家常菜;③这个店是附近小厂工人们的食堂;④退休职工、老会计、捡烂纸的老头都喜欢来这里吃饭;⑤客人们来自四面八方;⑥客人们在这里毫不拘束,连剔牙、喂奶都不顾忌。 2.①捡烂纸的老头在店里啃烧饼、寻面汤;②捡烂纸的老头叫喊着打架,却无人理睬他。 3.将于店主有用的副经理受到优待与捡烂纸的老头被冷落、被忽视进行对比,突出捡烂纸的老头孤独、艰难的生存环境,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同情。 4.老头从小伙子的眼神和举止中感受到了轻视,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十分愤怒;他想用打架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尊严,同时也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但人们都不理睬他,为此他感到很失意。 5.性格:敏感、多疑又有着很强烈的自尊心,作者塑造了这样一个地位低贱、遭人轻视的捡烂纸的老头的形象,意在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尊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章,结合第①②段的内容来提炼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从第③段开始阅读,可以看出,写的是捡烂纸的老头在店里啃烧饼、寻面汤;捡烂纸的老头叫喊着打架,却无人理睬他两件事。 3.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的理解能力。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仔细阅读文段,将副经理受到优待与捡烂纸的老头被冷落、被忽视进行对比,突出捡烂纸的老头孤独、艰难的生存环境,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同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首先理解“悻悻”一词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老头感受到了轻视,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十分愤怒,他想捍卫自己的尊严,也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但人们都不理睬他,为此他感到很失意。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把握住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刻画的这个“老头”,虽然平凡,但是他也有喜怒哀乐,也在意别人对他的态度,作者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 自己的尊严。特别是第四段,老人生气时没人理他没人帮他,作者也想借此表现对老人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 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成长需要从容的心态

周广文

①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从容是人的主体意识、意志品质与人生境界的综合表征。作为一种清醒的主体自我意识,从容是一种豁达、进取、自由的心态,做到为人处世不急不躁、张弛有度,坚持不懈;作为一种意志品质与人生操守,从容意味着不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缚,保持自我的人格独立,葆有一颗平常心;而从容作为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人的气定神闲的自守、达观与超然。正所谓“兰秀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②今天,从容作为一种悠然、宽缓的生活态度,已然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且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与我们快速发展的生活节奏不无关系。中国速度催生了我们生活的快节奏,我们在有意无意间做着压缩时间的工作。“快”似乎成了一种躲避不开的生活潮流,“快”也许是每个中国人对自己生活的最真切感受。

③毫无疑问,当今国人的生活节奏是世界最快之一了。但是“快”却赶走了“从容”,因为从容心态恰恰需要在时间中涵养和延展。据《视觉》(Lens)杂志2013年第9期刊载,当代英国著名摄影家马丁·帕尔讲他近30年曾多次来中国拍摄,但是所“拍到的大多数照片都不怎么好”,他说,“在中国,大多数人都不自然”。读此消息也许需要我们深思,在急功近利的氛围中,人们脸上写满了浮躁、焦虑与欲望,唯独缺少的是从容。

④文化的成长与积淀需要从容。按文化哲学家卡西尔的理解,人是文化的存在,正是文化划定了人性的圆周。回视人类文明历程我们发现,真正的文化都是人在从容自信的心态下创造出来的。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诸葛亮的“躬耕南阳,不求闻达”,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都不失为“从容”的华章,它们既成就了仁人志士们的文化品格,也为中华文化添加了浓墨重彩。

⑤一个人修身养性,需要涵养自己的从容心态。从容是一种对“度”的把握,是人性收敛与张扬的合理平衡。从容心态要求人们要能达到内心镇静而沉着地面对人生,“不畏浮云遮望眼”,守住自我,回到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之根。只有守住自我,才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才能够过滤出生活的品质,活出生命的质量。当然,从容心态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接纳文化的滋养以及社会生活的历练,感受大自然从容不迫的节奏,真正做到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界。

⑥一个健康的社会,也需要以从容的心态来面对“他者”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前提是文化的自信与从容。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文化的价值冲突也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我们克服文化浮躁,以从容的心态借鉴和观照“他者”文化。正在步入现代化的中国需要从容地面对世界并融入世界,并在从容的氛围中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文化,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下列有关“从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容作为一种清醒的主体自我意识,是一种豁达、进取、自由的心态,做到为人处世不急不躁、张弛有度,坚持不懈。

B. 从容作为一种意志品质与人生操守,意味着不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缚,保持自我的人格独立,保有一颗平常心。

C. 从容作为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人的气定神闲的自守、达观与超然。兰花的品质和君子的德行体现的正是从容的这个表现。

D. 从容作为一种悠然、宽缓的生活态度,已然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且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快速发展的生活节奏是根本原因。

2.③④两段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林嗣环的《口技》(节选),完成题目。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斯陋室(《陋室铭》)

B. 一抚尺已              择其善者从之(《<论语>十二章》)

C. 不有                如有语(《核舟记》)

D. 撤屏视之                非天质卑(《送东阳马生序》)

2.《口技》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是不是单纯的重复?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还还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3.下列各项与“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情感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萧绎《折杨柳》)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查看答案

研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孩子“打赏网红”的行为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

(材料一)近日,家住上海的孙女士打开微信支付功能,发现自己微信钱包中少了两万块钱。一查微信支付绑定的银行卡余额,她更加吃惊,自己的二十五万元血汗钱竟然全都“不翼而飞”。再三追问之下,十三岁的女儿承认,是自己偷用妈妈的手桃,通过一款APP购买了大量“K币”打赏给了网络男主播。

(材料二)福建省一位十二岁的男孩为讨自己喜欢的主播开心,偷拿母亲手机充钱购买昂贵的虚拟物品送给主播,一个月花了近三万元。浙江丽水一位十四岁的男孩小明打赏五名游戏主播为其代玩手机游戏,共计花费三万余元。孩子表示:能够得手的原因是学校的作业都是发在妈妈的微信上面的,而支付密码跟手机的锁屏密码一样,是其试出来的。

(材料三)《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十九岁以下的网民达两亿六千万,约占全体网民的32.6%,其中成为“网游控”“手机控”的情况占相当比例。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在新“网络校园项目”之下,英国将有成千上万名青少年获得网络安全培训的机会,英国政府为此投入了两千万英镑的资金。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梁中书道:“夫人也有一担礼物,另送与府中宝眷,也要你领。怕你不知头路,特地再教奶公谢都管并两个虞候,和你一同去。”杨志告道:“恩相,杨志去不得了。”

(1)杨志为什么说去不得?老都管对杨志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杨志命令军士们赶路的时间从离了北京之后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

(3)下列对《水浒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逵回家接母亲,途中遇李鬼冒充自己剪径打劫,起初李逵并未杀他,而是给了他十两银子。后知受骗后才杀了他,李鬼妻却逃走了。

B.李逵母子行至沂岭,母亲在李逵去取水时,被老虎吃了。李逵找到虎窝,将四虎杀死,后被众猎户迎至曹太公庄上。

C.李逵被李鬼的妻子认出,曹太公设计陷害,最后李逵大发善心,没有杀他们。

D.鲁智深和武松去少华山请史进入伙,史进被华州贺太守拿在牢里。鲁智深去营救,被贺太守捉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