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B. 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

C. 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

D.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

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

①作比较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列数字  ⑥作诠释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C. 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D. 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1.B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判断错误,高层大气密度小。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说明方法的种类即可。D项正确,选文④⑤段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分析错误,文章重在介绍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①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的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②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盛况空前的村寨传歌    B. 婉转动听的村寨漫歌

C. 以歌会友的村寨聚会    D. 避疫免灾的“金满斗会”

2.下列对选文画线句子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歌声让作者陶醉。

B. 表现歌声的舒缓自如,婉转动听。

C. 歌声与阵阵松涛和鸣,张弛有度,震撼人心。

D. 突出了男女老幼合唱歌声的和谐之美。

3.下列对选文画线句子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老人虽年过七十,但仍身体健壮、精神矍铄。

B. 把老人唱的歌比作“歌库”,表现歌唱内容的丰富。

C. 重点表现老人本色当行,吹奏的曲调多样,技艺高超。

D. 样样在行热情传歌的老人维系了歌会的世代相传。

4.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选文看,歌会的“热闹”表现在参加的人多范围广、歌唱的内容丰富、持续时间长等方面。

B. 选文所写的云南歌会古老淳朴、场面热烈,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C. 选文重在写人物,尤其是写了参加歌会的妇女光鲜的服饰,以此来衬托她们的歌声之美。

D. 选文运用全局描绘和细部刻画相结合的写法,表现作者对云南歌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 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略牙。

D. 然后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 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衹和将军,面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 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夸父与日逐(跑)。(《夸父逐日》)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立)。(《爱莲说》)

B. ①虽乘(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肉食者(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C.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②余立侍左右,(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D. ①下车(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