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萧红笔下,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先生鲁迅也有极生活化...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萧红笔下,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先生鲁迅也有极生活化、有人情味的时候;乐府民歌里,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也有女儿情长的时候;杨绛眼中,自身可怜凄苦的老王也有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时候;李森祥笔下,一生低眉顺眼老实巴交的父亲也有为了台阶把胸挺高的时候……人哪,都会有让人不易觉察的那些“时候”,可也正是这些“时候”,会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人。

请以“他(她)也有           的时候”为题。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她也有伤心的时候 伤心,是一种人生的调味剂、没有它,人生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伤心,是一种彩虹前的风雨,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伤心是一种有着苦和酸的糖。那一次,她很伤心。 小时候,爷爷老爱重男轻女,对堂弟一直很好。比如有一次,她和堂弟都得了个好分数回家。她考了100分,堂弟考了96分,爷爷见了,却只奖励堂弟,把她抛到了一边。就是这样,堂弟被爷爷宠惯了,每次都仗着爷爷欺负她。那一次…… 那一次,她与堂弟玩起了捉迷藏,她们规定:被捉到了就得罚打四下手心,而那个捉到别人的人则可以向爷爷拿四颗糖果。 游戏开始了,因为她比堂弟大,所以她每次都能捉到堂弟。到了第三次,当她把堂弟从他藏身的地方捉出来的时候,堂弟开始耍赖了。堂弟看着她满口袋的糖果,坐在地上,赖皮地对她说:“姐姐,你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糖果了,这一次,你就让我赢一回吧。”她听了,坚决不同意堂弟的条件。堂弟见了,就站起来,踢了她一脚,然后使出了他的杀手锏:哭。 堂弟马上又坐回了地板,“哇”地一声就哭了出来。爷爷在大老远就听到了哭声,于是连忙闻声赶来,他一见坐在地上“哇哇”直哭的堂弟,马上就扬起了巴掌,“啪”的一下就给她的脸上留下了一个手掌印。一种钻心的疼痛在脸上蔓延开,她摸着火辣辣的脸,伤心的泪水在眼中凝聚,终于,她忍不住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没想到,爷爷仍然不管她,反而跑去安慰堂弟,还给了堂弟几十颗糖果。她看了,哭得更欢了,半晌,她才停止了哭泣。但是,她心中如被人用棉花塞住了一样难受,也如喝下了一杯苦水,这应该就是伤心的滋味吧。 这一次伤心的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爷爷现在也开始疼爱她了,但是,那一次的伤心将永留在她心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他(她)也有 的时候”。关键人物“他(她)”,首先,要根据自己对“他(她)”的了解,补全题目。究竟有时候“他(她)”能干什么。伤心,高兴;奉献,索取;坚强,懦弱等。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立意行文。注意材料要新,不能落入俗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书面表达

下面是杭州“申奇公司的废旧衣物回收循环再用"项目流程示意图•请根据此图向广大市民介绍废旧衣物回收的整个程,并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加这一环保公益活动.(100—120字)

 

查看答案

(二)

(甲)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①:“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①诘仆:质问仆人。②贾人:商人。

(乙)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注)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梁武帝第七子。④学士:官名.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此指成年。

1.解释加点的词

啮伤人多矣    ②而偿其    ③年四十    不如意

2.翻译

① 戒仆养之终老

②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3.对上面两篇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 (甲)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C. (乙)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个父亲教子的方式和结果作正反对比,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D. (甲)“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4.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查看答案

(一)

山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登楼

韦应物①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②,秋山红树③多。

(注)①韦应物: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身居官场,常怀归隐之心。

②守:担任太守。        ③红树:只是满树红叶。

1.“坐厌淮南守”一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山中》一诗中也属于直接抒情的一句是“                                      ”。

2.结合全诗说说,你对“流岁暗蹉跎”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

3.下列诗句,借叶所表达的情绪与“秋山红树多”表达的情绪不相近的一项是(    )

A.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题红叶》)

B.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查看答案

(二) 教子

孙道荣

①在我前面,手拉手走着一对母子,孩子四五岁的样子,虎头虎脑,很可爱。

②小区门口的岗亭上,笔直地站着一位保安。小区物业为了改善小区的形象,做到文明服务,要求值勤保安,在业主经过时,必须敬礼。母子从保安身边走过时,保安“啪”地向他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年轻的妈妈牵着儿子的手,忽然停了下来,弯下腰对儿子说:“叔叔向你敬礼,你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啊?”孩子看看妈妈,又仰头看着保安,也抬起手臂,学着保安的样子,敬了个礼,并用稚嫩的童音对保安说:“谢谢叔叔。”年轻的保安脸竟然红了,连连摆手:“小朋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妈妈赞许地对孩子说:“小朋友就应该这样讲礼貌。”得到妈妈的表扬,孩子一脸灿烂。

③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很钦佩这位年轻的妈妈,通过这样一些细小的举动,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做人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④他们沿着小区的道路,朝前走去,我也继续跟在他们后面往家走。孩子一边走,一边还在兴奋地和妈妈讨论这件事。“刚才那个保安叔叔,好帅啊。”孩子说。年轻的妈妈点点头。孩子忽然仰起脸,激动地对妈妈说,“长大了我也要当保安,妈妈,你说好吗?”妈妈停下了脚步,瞪着孩子,“没出息!长大了,你要像爷爷一样当领导,或者像爸爸一样,自己做老板。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会去做保安。”似乎还觉得不够,年轻妈妈又重重地加了一句:“儿子,我跟你讲,长大了你要是不好好念书,就只能像刚才那个保安一样,一辈子没出息地替别人站岗,明白吗?”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⑤听着这对母子的对话,我惊愕不已。年轻的妈妈,又一次拿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了一回自己的孩子。可是,这前后两次的教育,多么截然不同啊!

⑥这让我想起另一次经历。年前的一天,单位组织一帮人,去慰问扶贫结队户。一位同事将儿子也带上了,同事想找个家里有同龄孩子的困难户,一方面帮他们一把,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儿子好好上一课,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多么幸福。我们陪着那位同事,来到了一个特别困难的家庭,女主人因重病常年卧床不起,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上小学,全家的重担,全落在了男主人一个人的肩上,日子过得很艰难。在介绍了情况后,同事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让儿子亲手交给困难户家的男主人。男主人推阻再三,最后,在我们的劝说下,从孩子的手上,接过了那个红包。同事的儿子还掏出了自己的几十元零花钱,送给了困难户家上小学的孩子。两个孩子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⑦回来的路上,我们对同事的做法都大加赞赏,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同事摸着儿子的头,夸奖他今天的表现非常好。孩子有点害羞地低下了头。没想到,同事又趁热打铁地教育儿子:“看到了吧,回去不好好读书,将来你就会和那个叔叔一个下场。”

⑧一车人错愕不已。

⑨也许我的这位同事,与我在小区所遇到的那位母亲一样,急迫地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一课的背后,是多么让人悲凉和痛心的现实啊。我不能确定,我们在孩子心灵中,到底埋下的是怎样一颗种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所写的两件事。

2.在小区里见到的一幕,使“我”对那位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用两个词语概括出这种变化.

                                     

3.联系具体语境,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生活中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有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教育的内容,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请说说《教子》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中奶奶的教育特点。

(材料)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贾平凹《月迹》)

母亲:                          ;    奶奶:                        

 

查看答案

(一)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