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 教子 孙道荣 ①在我前面,手拉手走着一对母子,孩子四五岁的样子,虎头虎脑...

(二) 教子

孙道荣

①在我前面,手拉手走着一对母子,孩子四五岁的样子,虎头虎脑,很可爱。

②小区门口的岗亭上,笔直地站着一位保安。小区物业为了改善小区的形象,做到文明服务,要求值勤保安,在业主经过时,必须敬礼。母子从保安身边走过时,保安“啪”地向他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年轻的妈妈牵着儿子的手,忽然停了下来,弯下腰对儿子说:“叔叔向你敬礼,你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啊?”孩子看看妈妈,又仰头看着保安,也抬起手臂,学着保安的样子,敬了个礼,并用稚嫩的童音对保安说:“谢谢叔叔。”年轻的保安脸竟然红了,连连摆手:“小朋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妈妈赞许地对孩子说:“小朋友就应该这样讲礼貌。”得到妈妈的表扬,孩子一脸灿烂。

③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很钦佩这位年轻的妈妈,通过这样一些细小的举动,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做人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④他们沿着小区的道路,朝前走去,我也继续跟在他们后面往家走。孩子一边走,一边还在兴奋地和妈妈讨论这件事。“刚才那个保安叔叔,好帅啊。”孩子说。年轻的妈妈点点头。孩子忽然仰起脸,激动地对妈妈说,“长大了我也要当保安,妈妈,你说好吗?”妈妈停下了脚步,瞪着孩子,“没出息!长大了,你要像爷爷一样当领导,或者像爸爸一样,自己做老板。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会去做保安。”似乎还觉得不够,年轻妈妈又重重地加了一句:“儿子,我跟你讲,长大了你要是不好好念书,就只能像刚才那个保安一样,一辈子没出息地替别人站岗,明白吗?”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⑤听着这对母子的对话,我惊愕不已。年轻的妈妈,又一次拿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了一回自己的孩子。可是,这前后两次的教育,多么截然不同啊!

⑥这让我想起另一次经历。年前的一天,单位组织一帮人,去慰问扶贫结队户。一位同事将儿子也带上了,同事想找个家里有同龄孩子的困难户,一方面帮他们一把,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儿子好好上一课,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多么幸福。我们陪着那位同事,来到了一个特别困难的家庭,女主人因重病常年卧床不起,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上小学,全家的重担,全落在了男主人一个人的肩上,日子过得很艰难。在介绍了情况后,同事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让儿子亲手交给困难户家的男主人。男主人推阻再三,最后,在我们的劝说下,从孩子的手上,接过了那个红包。同事的儿子还掏出了自己的几十元零花钱,送给了困难户家上小学的孩子。两个孩子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⑦回来的路上,我们对同事的做法都大加赞赏,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同事摸着儿子的头,夸奖他今天的表现非常好。孩子有点害羞地低下了头。没想到,同事又趁热打铁地教育儿子:“看到了吧,回去不好好读书,将来你就会和那个叔叔一个下场。”

⑧一车人错愕不已。

⑨也许我的这位同事,与我在小区所遇到的那位母亲一样,急迫地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一课的背后,是多么让人悲凉和痛心的现实啊。我不能确定,我们在孩子心灵中,到底埋下的是怎样一颗种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所写的两件事。

2.在小区里见到的一幕,使“我”对那位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用两个词语概括出这种变化.

                                     

3.联系具体语境,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生活中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有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教育的内容,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请说说《教子》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中奶奶的教育特点。

(材料)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贾平凹《月迹》)

母亲:                          ;    奶奶:                        

 

1.①小区里,一位母亲教育儿子做保安是没出息的。②年前的一天,单位组织慰问扶贫结队户时,同事教育儿子不好好学习也会成为困难户。 2.钦佩 惊愕(或错愕) 3.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同事的儿子真诚、友爱、富有同情心的品质(以及困难户家上小学的孩子所受到的感染)。 4.母亲:不尊重普通劳动者,教育方式不当。 奶奶:了解童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①小区里,一位母亲教育儿子做保安是没出息的。②年前的一天,单位组织慰问扶贫结队户时,同事教育儿子不好好学习也会成为困难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查看答案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读下面语段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该选段出自老舍的小说《          

(2) 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一个与“他”相关的请节。(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选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民歌主要展现了木兰征战沙场英勇善战的故事。

C. 《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小说围绕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D. 《创业史》的思想主题是如何将分散的,孤立的个人组织为集体,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获得作为生活主人的尊严。至今读来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拜蒙母            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B. 微颔之              闻女叹息

C. 自以为大有所        精求精

D. 尝射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即刮目相待(     )        (2)赏赐百千强    (    )

(3)尔安敢吾射(     )        (4)君传语报平安(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