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嵫,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橱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日:“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日:“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堍”,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桶(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称东方少数民族为夷,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

(3)奇而坚  __________________

(4)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石  先帝不臣卑鄙

B. 是固劳无用  潭西南

C. 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  环而攻而不胜

D. 二者,余未信之  日更定矣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  ,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之气。

 

1.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像狗牙那样 凄清更加有的人 3.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4.D 5.凄苦孤寂 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解析】甲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乙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甲文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文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不超过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城上短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碉堡,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口往里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洞中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经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中原,却把它摆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有人说:这地方的灵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国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这地方的灵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国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益:更加。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需注意的词语是: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 4.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这”。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用/因为。B:连词,表转折,可翻译为“但是”。/用作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C:的/代词。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小石潭记》中,作者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完本文后,某班围绕“小石潭景物探览”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请你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名称,并说说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示例:

名称:小径通幽

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2)每一个景点要有一则导游词,请你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名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

 

查看答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岸势/犬牙差互

B.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 似与/游者/相乐

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    B. 不可久居

C. 凄神寒骨    D. 潭西南而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之(快乐)

B. 不可知源(指代小溪)

C. 其境过清(因为)

D. 记之而去(于是,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