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

(甲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欤?

    (选自语文教材《河中石兽》)

(乙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水须修绠耳。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丙文)马知节尝珍所藏戴胄《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老农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图皆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选自《独醒杂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数小舟②能究物理于沙上④其下无水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沧州南一寺临河  戈寥落四周星

B. 以为顺流卜矣    全石以为

C. 遂反流逆上矣  洄从之

D. 所藏戴胄《斗牛图》  如上石何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共两处)

  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水须修绠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关于石兽被冲到了哪里,寺里的僧人认为是在下游,讲学家认为在原地沙子下面,老河兵认为在上游,事实证明老河兵的推断是正确的。

B. (乙文)中一佐领看到伊犁城中有许多老树,所以他推断这些树下可能有水源。

C. (丙文)中“公”叹服老农的原因是老农发现他收藏的《斗牛图》是假的。

D. (甲文)中讲学家的“笑”,是白以为比僧人更懂得“穷究物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的主观臆断。(乙文)中的佐领与(丙文)中的老农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人。

 

1.①划船②事物的道理、规律③埋没④如果 2.C 3.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水须修绠耳 4.(1)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2)在它们相斗的时候,将尾巴夹在大腿间,即使是极有力气的壮汉也比不过它们。 5.C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湮”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C项加点词语含义相同,都是“逆流而上”之意。A前者“河岸”,后者一种兵器。B前者“认为”,后者“以(之)为”。D前者代词,后者表反问的副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李斌

    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可谓尽人皆知,但恐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得清、做得好。那么,我们如何来科学地认识终身学习呢?

    ②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朗格朗首先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此后“终身教育”理念在全球迅速蔓延开来,对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有这样的认识,只不过没有提出这样的术语而已,像孔子说“学而不厌”、荀子说“学不可以已”等都包含这样的思想。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不断地学习,持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很多人以为学习只是在校学生的事,其实学习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就是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

    ③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学习呢?

    ④学习首先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异常迅猛。有人曾经统计过,如果一个人一天阅读12个小时,那么要想读完现在人类一年新产生的化学知识就需要整整四百年的时间!想想看,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光靠在学校里学的那点知识怎么够呢?

    ⑤现在的人们将学习看得太功利了,学生学习是为了争取高分、找份好工作,而一旦没有直接的利益诱惑就不再学习,这已经将学习异化为一种负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没有掌握学习的真谛。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不仅要“学”,更要“习”,就是在实践中运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品德和人格。在这样认识状态下学习怎能不快乐呢?怎么会成为一种负担呢?

    ⑥宁静才能致远,只有内心平静,才能深入去思考。学习尤其如此。而要想沉得下心,就必须养成艮好的学习习惯,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经常性的生活方式,让学习同“一日三餐”一样,少不了它。

    ⑦首先要不时提醒自己,给学习留下足够时间。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我们来说,事情比较多,时间确实比较紧张,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还是有的。”关键是我们对业余生活如何管理,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真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它看作生活的必需环节。

    ④其次要淡泊名利,克服浮躁心态。要说没时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挤占了大部分时间,一些“思想不纯”的动机驱使个人去经营“小圈子”,或娱乐游戏,或闲聊海谈,无法静心看书学习。只有驱除心中杂念,才能对学习持之以恒。

    ⑨最后,要强迫自己养成学习习惯。爱好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效果最好。但是对于成人学习而言,特别对没有形成学习习惯的人,强迫自己培养学习的兴趣也是非常必要的。

    ⑩总之,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社会发展所需,也是个人发展所需。只有善于学习、爱好学习、坚持学习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感受生活的安全和幸福。

    (选自《大江晚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述选文的论述思路。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4.从选文④⑤两段看,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文两处划线语句均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力法,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一场台风过后,村外山脚下的小庙被刮走,原地露出了一个直径一米左右深不可测的洞。一个商人以“给村民在村庄附近再建一座小庙”的优惠条件,买下了这个洞,成立了“填洞公司”。不久,政府相关部门也给该公司发了营业许可证。接下来的日子,“填洞公司”生意火爆: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机密文件、动物尸体、生活垃圾、废水、旧日记、废照片、假钞票……纷纷被倒进这个无底洞里。“所有的垃圾问题都能由这个洞来解决,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啦”,人们争相感叹着。一天,清空万里,清澈如洗。一位工人正在施工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一颗铆钉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突然飞过来一块小石头,接下来旧日记、废照片、假钞票……从天而降。怎么回事?难道是“填洞公司”扔进去的

垃圾又飞出来了?还没等想明白,他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选自《语文教材》(八年级下),星期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一文,有删改)

材料二:2018年5月7日记者来到宁安县大宁村村民倪淑娟家门前,有一个超过四百平方米的垃圾场,死猪、牛粪、塑料袋、餐厨剩余物等各式垃圾一直堆到了村中的主路上,触目惊心,气味刺鼻。她说,这里原来是个沟坑,七八年前开始,垃圾越堆越多,把道路都占了,也没有人清运;碰到上面来检查,村里就找来推土机往前推一推,一到热天,臭气熏天,苍蝇扑面,居住环境非常恶劣。她8岁的孙子袁宇奇对记者说,他在门口时间待久了,就会头晕恶心,“但好想出去玩”。

(选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一览表

内容

百分比

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

100%

农膜回收率

80%以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70%以上

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

70%以上

 

    材料四:“不是不想清理,而是根本没钱清理。”记者采访了多个村的村干部,他们一致反映,没钱雇人清理是垃圾围村的主要原因。村支书王凤山无奈地说,村里没有集体经济,累计欠下30多万元外债,村民也不愿掏钱,只有碰到上面要来检查或者垃圾严重影响生活了,才找人清理一下。

    材料五:大方县在2010年就相继启动了生活垃圾回收项目和焚烧发电项目。其中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60多吨,可回收利用只有约10吨,还不够人工费用。焚烧发电项目运转非常艰难。

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主任刘晓静表示,“垃圾围村现象”是我国不少农村的一个缩影。走了很多地方,看到政府投了大量资金和精力给村民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池、转运等,但这些设施全成了摆设,很少有人用,感到非常痛心。”

(选自“搜狐财经网”)

    材料六:网友对“垃圾围村”的看法

    @韩成福:上级财政应适度加大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保障乡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转的同时,利用资金彻底清理存量垃圾,并雇佣保洁员,坚持每天上岗,垃圾每天清运。

@海振华:建立完善农村保洁工作体系,适当向农民收取垃圾清理费。农村应逐步淘汰露天垃圾池等非封闭性设施,逐渐向配备垃圾桶转变。同时,每个村应配备垃圾分类收集、清运设施,将垃圾转运至指定的正规垃圾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选自新华网)

1.在材料一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故事,该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通过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你得出了哪些结论?

3.“农村垃圾清理”目前存在着哪些困难?

4.材料五中的两处数字说明了什么?

5.结合材料六和你的生活体验,你认为既能少花村里钱又能很好地解决“垃圾围村”的措施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一碗“老芋仔”的阳春面

陈文茜

    (1)我不是一个节俭的孩子,外婆给多少零用钱我就花多少,只有透支,没有节余。

    (2)11岁之前,外婆对我疼爱照顾,无微不至,直到她突然心脏肿大,住进了台中中山医院加护病房。

    (3)那是某一个傍晚,外婆突然喘不过气来,四阿姨一看不对劲,赶紧带着外婆去医院。

    (4)随后,我又跑又走了约莫30分钟的路程,经过了十几个红绿灯,穿越了许多不熟悉的街道,不断问路边人:“请问中山医院在哪里?”那是我的第一次“流浪”,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却不知道自己的远方有多沉重。我明白一个11岁孩子在医院里不能做什么,但是我必须抵达那里,那里有我在人间唯一的依靠。她躺在隔着高墙厚门的一间病房里,正被急救,医生说她可能抢救不过来了。

    (5)深夜,我茫然地回家,口袋里只有五块台币,此刻我饥肠辘辘,下意识走到了家对面的面摊子,点了一碗阳春面。

    (6)面摊的老板是一个外省退伍老兵,做得一手好面。外婆非常疼爱我,常常瞒着阿姨们带我到面摊点卤蛋、海带芽、卤猪耳,外加一碗阳春面。

    (7)那个深夜,老板看我一个小孩走进来只点了一碗阳春面,便惯常地问:“卤蛋不要吗?”我平静地回答:“不要。”

    (8)第二天,当然没有人帮我准备中午的便当,正在长身体阶段的孩子,到了放学,已饥饿难忍。于是我又走到面摊前,问老板:“我可以只要半碗阳春面,付一半的钱吗?”我的声音平静,表情更平静——可能因为我自小倔强,遇到任何状况都不轻易流露情绪吧。老板想了一下,说:“好。”没过多久,他给了我一整碗阳春面。我愣了一下,因为我怀疑他没听清,而且我铁定付不出一碗阳春面的钱。我没敢动筷子,走过去拉拉老板的手说:“老板,你搞错了……”他立即以浓重的四川乡音回答我:“你先吃,我这会儿正忙着,待会儿再说。”于是我坐下来,还没吃完半碗,老板突然往我碗里扔了一个卤蛋,转身又走了

    (9)我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等他忙得告一段落后,再问怎么回事。约莫下午五点,客人少了些,他走过来问我:“小姑娘,你外婆呢?”我据实以告。他立即说,“你以后天天来吃饭,外婆会好起来的,你不要怕,她回来了,我再和她算钱。”

    (10)那一夜,我的三阿姨从台北赶回来探望外婆,我赶紧告诉她我欠面摊老板钱的事,她当晚就带着我向面摊老板致谢,并还了钱。隔几天,面摊老板告诉我,自己16岁就被抓来当兵,一路打仗逃难,就靠着许多不认识的人一次又一次接济,才能活到今天。“你这女娃儿聪明,好好读书,将来好好孝顺外婆。”

    (11)11岁的我没有太多同理心,却受到一个孤穷老兵的照顾。我没明白,当他说“好好读书”时,是因为他没有读书的机会:当他嘱咐我“好好孝顺外婆”时,是因为他被迫和父母离散,已无孝顺的机会。那“孝顺”“叮咛”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想家的表达、深沉的叹息。

    (12)面摊老板的绰号就叫“老芋仔”。芋仔是一种不需要施肥的根茎植物,扔在哪里就长在哪里。长相不好,烤熟吃起来却甜甜松松,削皮时手摸着,有点发麻。漫山遍野,只要挖个洞,就可找到几颗松软的芋仔。芋仔命贱,“老芋仔”型的外省人,命也薄。

    (13)外婆后来身体康复了。回家后,她牵着我向“老芋仔”面摊老板致谢。一年后,有一天面摊门口特别热闹,原来“老芋仔”娶亲了:姑娘是从梨山上来的,一清瘦娇小的女子,没隔多久就生了小孩,后来常背着小孩在摊前烫面。面摊老板经常带着笑意跟人说话,这迟来的幸福,滋味应该特别甜。

    (14)有一天,面摊老板不做生意了,关了门,哭号的声音穿透薄薄的夹板,凡路经夜市的人都能听到。隔壁杂货店老板娘转告外婆,“老芋仔”的梨山老婆跟人跑了,儿子也被带走了,还把他多年的积蓄、藏在床底下的现金偷了个精光。我望着紧闭的门,有几次冲动地想敲他家的大门,但又觉得突兀……就这样过了三天,听说“老芋仔”上吊自杀了。

    (15)这是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我不知道我的“同理心”导师识不识字,上了多少学,我甚至写不出他的全名。但他教导我的“同理心”之课,让我终生难忘。

    (选自《读者》海外版2017)

    (注)同理心,即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做法。

1.选文写了“老芋仔”的哪些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从全文看,“老芋仔”是个怎样的人?

3.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品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老板突然往我碗里了一个卤蛋,转身又走了。

 

查看答案

整段默写(任选一项,不写题目及作者)

(1)《出师表》中从“宫中府中,俱为体”到“使内外异法也”。

(2)《岳阳楼记》中从“至若春和景明”到“此乐何极”一句。

 

查看答案

依据原文填空

(1)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 (孟子《鱼我所欲也》)

(3)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4)        ,寤寐思服。(《诗经·关雎》)

(5)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体现“天时与地利”辩证关系的的两句是

                   

(7)杜甫在《羌村三首》(其三)一诗中体现“战争不息,年轻人都去了战场,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两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