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 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 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 “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 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 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 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 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 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 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 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 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 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 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 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 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 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 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 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 诗,“征车已驾晨窗白, 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 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2)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B.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C.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3.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4.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1.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情感。 2.A 3.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4.爸爸教我的诗使我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人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解析】 1.试题分析:第③段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对诗歌最初的感觉,此时作者还没有开始学习诗歌。所以B项“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分析错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概括总结。第④段主要讲述上学之前“我”就会背《示儿》并且理解它的意思,当“我”把最后那句的意思说给爸爸听的时候,爸爸高兴的流泪了。结合第①段“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可知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就懂得了诗的意思,“我”智力没有障碍。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全文脉络,分析文章结构。第③段主要讲述了爸爸夏夜诵读陆游的诗,“我”虽然不懂,但是却记住了诗;第④段主要讲述了“我”在上学之前就会背诵《示儿》,当“我”把意思说给爸爸听时,爸爸高兴地哭了;第⑤段主要讲述了“我”上小学时与爸爸分离很久,突然爸爸回来了,用杜甫的诗歌表达对儿女的思念之情,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 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表现军旅生活艰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使这段话形成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1)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去播种;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我们去开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作者)的小说《             》。

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文章选自《呐喊》。

B. 《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开头写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然后介绍他家三级台阶的来历及原因。接着写父亲为了改变自家的地位,开始了漫长的准备,年年辛苦劳碌,目的是想获得别人的尊重。

C.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中作者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叶圣陶的“待人厚,律己严”的精神品德。

D.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爱”为主题,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也综合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查看答案

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但他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要用他的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

①而新中国各方面都十分落后贫穷,他却想方设法要回到祖国来。②钱学森在美国20年,36岁成为终身教授。③他明知回国后的生活条件和科研设施肯定与美国有很大差距。④作为一流科学家,他得到了优厚的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⑤完全可以过一辈子富裕享受的生活。

A. ④③②⑤①    B. ①②④⑤③    C. ②④⑤①③    D. ②①④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