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小河的哭泣 苏闻孚 ①儿时老屋旁那条小河的哭泣声,时常...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小河的哭泣

苏闻孚

    ①儿时老屋旁那条小河的哭泣声,时常让我梦回惊醒。那泣声如钩,攥住你的心头最柔嫩的地方。痛,让你对往昔的记忆更加清晰。

    ②枕着小河,生活总是多了柔情与温馨。清晨,妇女们便各自在家里的码头洗衣服,轻轻的风,凉凉的水,在相互嬉笑声中开启了美好一天。男人们则担起水桶,汲水回家,为家里人备好一天所用的水。家家都有一只大水缸,能装四担水。水缸里有了水,生活便运作起来,滋润起来。各家的烟囱很快就会冒出袅袅炊烟,和风细柔,生活的气息层层叠叠铺展开来,晕染开来。

    ③码头是最清爽的地方。码头边长着一棵高大的楝树或是柳树,树冠硕大,浓荫遮蔽。树阴下,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便是一家人吃饭休憩的场所。男人们在外工作三,带来疲惫归来,坐在水边桌前,喝上两口小酒,辛劳慢慢消融在酒里,疲惫也化作脸上的微笑。码头很精致,最下面的一阶比较宽,便于人站立,也便于人们戏水。站在水中,清清凉凉,小鱼儿从你的脚趾间穿来穿去,小嘴吻着你的脚,虚虚痒痒,很舒服。那年陪小妹在码头玩,小妹的脚在水面上荡来荡去,一只青蛙把她的脚当成了美味的虫子,跳起来,朝着小脚丫扑去,小妹吓得哇哇大哭,再也不要去水边了,直到现在见到青蛙还是害怕。

    ④鱼虾多得很。心血来潮时,我也会抱根小竹竿,挂上线,穿上饵,搬个小凳子坐着,只要有耐心,钓上半天,总不会空手而归。邻居兄弟俩很会捉鱼,他们最大的本领是到水里摸鱼。都说浑水摸鱼,他俩在这清亮的水里也能摸到鱼。有一次他们家做关目,风水先生说要两条刚出水的鲜鱼。先生本以为要为难他们家,乘机多要些钱的,哪知他哥俩飞奔河边,扑通下水。只见水花乱溅,哥俩像是在水里做花样体操,几下倒腾,鸭子吓得嘎嘎飞奔。不多时,兄弟俩的小篓子里就装了几条大鲫鱼,心满意足的上来了。水面渐渐又恢复了平静,鸭子继续下水,扎猛子,钻到水底找螺蛳吃了。

    ⑤水边植物,因为有了水的滋养,更添了水的灵气。芦苇被第一缕春风唤醒,舒展筋骨,努力探出芽头,或许是激动,那芽头是鲜嫩的紫色。我们常常撅起它,剥开外皮,将它的嫩芯嚼在嘴里,淡淡的清香,微微的甜丝,会直钻进心肺脾胃。初夏来临,芦苇越长越壮硕,密密的,峭拔挺立,叶片厚实,母亲就会摘下它们的叶,在开水中烫过,留着包粽子。顽皮的我们折断它的杆,舞着,觉着自己就是跨马提枪的无敌赵子龙了。小河边还有蒲,密密的,簇簇生长着,一支支挺着剑一般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蒲是开花的,还会长出长长的蒲棒,我们摘来,晒干,晚上乘凉时点燃驱蚊。藏身在芦苇丛中的是野芹,静静立在水边,汲取水的灵韵,尤显得秀气。摘它回家,或炒,或晒成干,都是美味。

    ⑥美,总是在不经意间远去,当我们意识到它消逝时,在听到小河哭泣时,悲剧已然发生了。

    ⑦汩汩流水,清爽码头,戏水鱼虾,油油野芹,好似就在一瞬间,都不见了。水面被土石、杂物、废品掩埋殆尽,有些地方残存一汪水,已看不出原来的色泽,只是粘稠的绿。温婉秀美恰如花季少女的小河,已然成为了破衣褴褛,蓬头垢面,龌龊肮脏,让人厌恶的疯婆子。连觅食的鸭子都低着头,疾步着,避开了它。

    ⑧小河边的路还在,变宽了;当年的人家也在,房屋高大了;邻居依旧在,时髦了。曾经的伙伴以及我,久浸生活,见面多了礼节与做派,少了童年时的随意。原来在时空中,不经意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小河。

    ⑨小河在哭泣,它哭自己命运的悲惨?不,他是在哭人们心中善与美的枯竭。没有了河流润泽,村庄显得面目狰狞。现在我的村庄正处在城与乡交接的尴尬位置,既没有城市的繁华,也失去乡村的醇美。霎那间,汗颜、羞愧、惶恐一齐涌上心头——亲手作践了美丽,却又来惺惺惋惜!

    ⑩小河从我的村庄消失了,它的魂一直萦绕着我,常常在夜半,让我惊醒梦回,让我听到它的哭泣,一直在哭泣,不停地哭泣……

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儿时小河的。

2.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那泣声如钩,死死攥住你的心头最柔嫩的地方。痛,让你对往昔的记忆更加清晰。

3.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小河的哭泣”为题有什么含义?

5.将文章第⑩段与链接材料比较,说出它们修辞手法和所达效果的相同点。 

(链接)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心一颗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季羡林《幽径悲剧》

 

1.水边柔情与温馨的生活;清爽的水边码头;水中丰富的鱼虾;有灵气的水边植物。 2.“攥”字将无形的哭声形象化,生动地刻画出了小河的“哭泣声”给我的心灵造成的震撼,和给“我”带来的苦痛,引发“我”的回忆。 3.划线句子是场景描写,写出了水边人家生活的安逸、温馨,突出河边码头的清爽,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怀念,对小河消失的惆怅遗憾。 4.作者因小河消失而引发的惆怅、伤感;没有了河流滋润,乡村变得面目狰狞而内心苦痛;为“心中善与美的枯竭”难过;为“亲手作践了美丽,却又来惺惺惋惜”的虚伪感到羞愧汗颜。(言之有理即可) 5.修辞手法相同点:都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相同点:都表达了因美好事物失去而造成强烈悲痛、无奈的情感:引起读者的警醒和思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主要写了:水边柔情与温馨的生活,清爽的水边码头,水中丰富的鱼虾,有灵气的水边植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在坚守中变通

徐璐

    ①老子曰“上善若水”,我认为,水“几于道”的重要原因是它在坚守中懂得变通,水既有滴水穿石的坚守,也有随形于物的变通。

    ②人亦如此。当人心中既有至死不渝的坚守,又有适时而动的通达时,才能造就和谐的自我,画出人生完美的圆。

    ③灵活处理人生万事,以图形作喻,刚强坚定之人均可看做“三角形”,固然稳定,却多了些许棱角,滚动起来寸步难行——不若在其外表套上一个圆,便可顺利前行。如韩信一般,虽有铮铮铁骨,却懂得变通,愿承受胯下之辱,方保全性命。再如勾践一般,虽矢志复国,却懂得变通,暂屈于吴,为吴人臣,后得以回国。卧薪尝胆,终一雪国耻,复兴越国。古今英雄,无不深谙:只有将坚守与变通结合起来,方能成大事。

    ④人柔弱中“和”的一面,即为变通的一面,多因情义而起,随形势而动,是对“坚硬”气概的补充和美化,人坚硬的一面,即为坚守的一面,多如屈子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是“柔弱”的精神前提。人心中“坚硬”的东西撑起了人的精神,使人有尊严地挺立,而“柔弱”的东西使人能够灵活处置一切事务。

    ⑤世间事物毕竟瞬息万变,人若只固执地坚守,不懂得变通,是一种可悲。

    ⑥屈子、项王,他们正是少了份变通,固执地坚守,才有了千年的遗憾。相反,坚守士大夫气节的司马迁,在辱经宫刑后,没有固执坚守所谓“气节”,而是灵活地坚定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刚正不阿的关云长正是由于心中柔软报恩之情的呼唤,于华容道义释曹操……他们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原则中多了一层圆润,更懂得在坚守中变通。

    ⑦我们需要有对余心所善九死不悔的坚毅刚强,也需有老子上善若水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成熟——圆润而不刺眼的光芒。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6期有改动)

1.文章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⑥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结合文意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变通”的认识。 

链接:

材料一: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材料二:变通革弊,与时宜之。——《晋书》卷四九《阮籍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甚自愧,方子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①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②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③,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注)①顾:但是。②耄:老。③颜回、原宪:都是孔子的学生,一生穷困而德行很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送之

(2)援疑理 

(3)有志于出游天下

(4)年壮方可出

2.用斜线“/”为下面一句断句,划两处。

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

4.两段选文都出自赠序,请简要分析其内容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秋山

(唐)张籍

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润德中学准备举行“乡韵·阜宁”系列活动,邀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淮调雅)阜宁是淮剧的主要发源地,近年来精品不断。今年4月18日,阜宁县文广新局出品、县淮剧团出演的大型无场次现代淮剧《十品半村官》成功入选江苏省“2018年全省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计划”。学校计划在5月30日下午两点邀请该剧主创人员王先生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淮剧知识的讲座,如果让你去请他,你会怎么跟他说呢?

    ______

(大糕甜)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阜宁大糕”的三个特点。 

   阜宁大糕,已有4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宁县令以糕点进贡皇帝,乾隆吃后,赞不绝口,赐名“玉带糕”。糕片白如雪,薄如纸(单片可点燃),甜如蜜,柔如云,上口香甜、滋润。阜宁及周边一带在新年以及婚庆佳节都要借阜宁大糕祈福,含有步步高升之意,且在大年初一有不吃大糕不开口说话这一习俗。

(风光美)五月的阜宁,草长花艳,各景区风光宜人。请参照下列图片名称,用四字短语为图一拟写一个恰当的名字。 

(金沙湖)

梦幻桃源

(桃花源)

多彩家园

(七彩阜宁国家农业园)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阅读《红岩》选段,回答问题。

   随着老齐的指点,A才看出,这块岩石周围的石灰接缝,似乎与旁边的略有不同,可是,若非特别注意,仍然很难区别它。A伸手摸去,才发现那块条石周围的石灰接缝是松脆的,只是些石灰碎屑轻轻填塞着的。用手指一挖,接缝里的石灰完全掉落了出来。探手进去,接缝竟是空的,早已挖去了石灰……

上段文字中的A是______(人名),他后来因为______倒在了老齐的怀里牺牲了。这块条石是______(人名)用手指挖开的。 

(2)阅读《西游记》中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唐僧因为什么事写下“一纸贬书”?你如何看待唐僧的这一做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