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丢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等;

②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 不少于600字;

④ 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丢失 俗话说的好,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非常珍贵的品质,有人说,没有了诚信,就相当于一个人失去了肉体。但是,有一件意外看到的事情,让我大吃一惊。 一个星星闪烁的夜空,妈妈兴致勃勃地带我去逛超市,我边听着音乐,一边看着路两旁有没有发生什么趣事,妈妈曾说过:我和老爸是一个德性,总爱添油加醋,只要一有什么吵架的事或什么出车祸的事,都要过去瞧一瞧,凑个热闹。 走过了一段的路程,终于到了超市大门口,进了超市的食物区,我推了一个购物车,便和妈妈一起开始逛超市了。超市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卖化妆品的区域,因为妈妈要买一些护发用品。在妈妈进行挑选的时候,深感无聊的我便东张西望起来。忽然,不远处一个阿姨有些古怪的神情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穿着时尚,大约三十多岁的模样,但却鬼鬼祟祟的,似乎在做着偷东西的准备。我顿时停下脚步,观察着这个阿姨一举一动,只见她慢慢拉开自己的包,快速从货架上拿了一瓶知名品牌的洗发露,麻利地放进了自己的包里,然后,左右看了看,又用手捋了捋耷拉在额前的头发,故作镇定地走向了收银台。那一刻,我惊讶地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却发不出音来。 我看着这位阿姨渐渐远离的身影,不禁思绪纷飞,因为世界上又少了一个诚实的人。想到这儿,我真想跑上前去告诉那位阿姨:丢失了诚信,就相当于丢去了自己宝贵的精神生命。 走出了超市,虽然月光皎洁,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不知心里那块儿沉甸甸的石头何时能够消失。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以“丢失”为题,可选具体事物,如“皮筋”“眼神”“阳光”“绿色”等;也可选抽象的物象,如“单纯”“信任”“苦难”等;既可选某一时段的事,如“童年”,也可选不同时空的事,如回忆童年、少年时等不同的时间及不同的地点发生的事来写。多选择带有启发色彩的材料,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挖掘,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散文,回答小题

母   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自责

 

 

2.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删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3.指出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4.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5.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

 

查看答案

阅读说明文,完成小题。

孔方中的历史

士心

①家藏一枚泰昌通宝,虽不值钱,但我爱护有加,透过方孔,可窥其沧桑历史。

②明朝在276年间(1368—1644)共有16位皇帝,其中铸造钱币的有10位。1620年7月,明代第14任皇帝光宗帝朱常洛即位,定年号为泰昌。9月,光宗卒,未及铸钱,其子熹宗继位,于泰昌元年12月颁令,次年(天启元年)补铸泰昌通宝1年。

③泰昌通宝版别不多,分单点通、双点通、大字、小字等。还有直径达2.9厘米的大样钱;甚为稀罕的是泰字底的“水”字左上方少一点,钱币界称为心泰版或二水泰;泰昌通宝大字隶书昌,是明钱中的名誉版。现世仅存一枚折五大钱的孤币,名为泰昌通宝折五大钱。这枚钱币的出土,打破了人们流传的当时无大钱之说。该钱现存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④明熹宗朱由校十六岁登基,二十三岁就死了,只当了七年皇帝。随后他的弟弟、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朱由检继位。明思宗朱由检也向他哥哥学习,在铸造自己的崇祯通宝年号钱时,也铸造了些许泰昌通宝。

⑤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生母恭妃王氏原为慈圣皇太后的宫女。他的身世和父亲明神宗差不多,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明神宗认为这个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这一观念持续了三十九年,直到明神宗去世。因此朱常洛一生得不到父爱。

⑥明神宗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杀)视若掌上明珠。因此神宗便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他先是违反了古制册封郑氏为贵妃,而没有册封长子的母亲。不久又提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为朝臣所阻没有成功。在朱常洛和朱常洵两人择一而立的问题上,因双方争夺激烈,拖延了10余年,直至1601年,在朝臣的极力谏争和慈圣皇太后的支持下,朱常洛才被册立为皇太子。这一事件,史称为“国本之争”。

⑦朱常洛当上太子后,朝内党争和宫闱纠纷始终都在威胁着他太子的地位。好在朱常洛各方面的表现中规中距,让明神宗无话可说。就在太子之位渐渐稳定的时候,宫中却发生了“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蓟州男子张差持梃闯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准备行刺,被宫门太监抓住后,他先是装疯,后又供认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刘成指使并引入太子寝宫。时人怀疑是郑贵妃为了要让其子登上太子之位而欲谋害朱常洛,朝议沸腾。神宗和太子都不愿追究,仅以疯癫奸徒的罪名杀了张差,杖死了庞保、刘成,将此案草草了结。不过究竟是否为郑贵妃指使,史无定论,成为明宫又一大疑案。

⑧公元1620年(万历48年)7月明神宗病逝,朱常洛于同月丙午日继位。改年号为“泰昌”。朱常洛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他发内帑犒劳边关将士,虽为杯水车薪,却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他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这种税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民变迭起。同时又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全都释放,官复原职。面对万历中后期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朱常洛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使朝政有了些起色。但朱常洛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加上即位之初政务繁忙及身体羸弱,不到一月就病倒了。经内医崔文升诊视,服用了泻药。泰昌帝一日一夜腹泻竟达43次,病情日趋恶化,不敢再用。此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泰昌帝用了第一粒,气喘减缓,食欲大开,病情稍见好转,接着再服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也不了了之,成为明宫又一大案。

泰昌帝做皇帝仅29天,史称“一月天子”。此时万历皇帝尸棺尚未埋葬,泰昌帝地宫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无奈之下,就在原北京昌平景泰陵的废址上重建新陵,1621年3月重新修缮,8月完工,9月入葬,名为庆陵。庆陵中陪葬的有孝元、孝和、孝纯三个皇后。

注释:  ①折五大钱:一枚钱顶五文用的外形较大的钱币。  ②宫闱:帝王的后宫,后妃的住所。这里指后妃。  ③蓟州:今天津市蓟县。  ④帑:tǎng,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 内帑:皇帝、皇室的私有钱财。  ⑤羸léi 弱:瘦弱

1.阅读全文,概括明宫三大疑案。

2.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请从第⑧⑨段划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简要分析。

3.请指出文章第②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括泰昌帝革除弊政的措施。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中涉及到的皇帝年号,按做皇帝的先后顺序排列是:泰昌、天启、崇祯、万历。

B. 泰昌通宝有单点通、双点通、大字、小字,还有二水泰、折五大钱等,虽数量不多,但版别还是很丰富的。

C. 泰昌元年就是1620年,泰昌通宝是朱常洛的年号钱,但他并没有见到他的年号钱,因为他只当了二十九天皇帝就去世了。

D. 泰昌通宝是光宗帝死后由他的儿子朱由校、朱由检铸造的。透过泰昌通宝,可窥明末一斑历史:宫廷斗争虽然残酷,但朝廷纲纪并未毁坏,也不乏光宗这样的明君。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滑(gǔ)稽:能言善辩,言辞流利。  ②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臣之妻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政卿大夫

(4)三年不又不鸣

(5)国危亡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3.邹忌和淳于髡都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劝谏齐王,取得了怎样良好的结果?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文“皆以美于徐公”与乙文“淳于髡说之以隐曰”中两个“以”的意思是相同的。

B. 甲文中齐王听了邹忌的谏言,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

D.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查看答案

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怠。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请从《泊秦淮》(杜牧)和《登飞来峰》(王安石)中任选一首完整地默出来。

《        》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4月28日,中宣部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回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本次活动办了一期展板,设计了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说明栏目二的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史•朝代兴衰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历史类作品,了解古今的朝代兴衰。

栏目二: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

(2)阅读上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