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八年级各班要举行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根据问题简要回答。 (1)《让世界充满爱》的...

八年级各班要举行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根据问题简要回答。

(1)《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有多种,你们班采用了哪些形式?请举出两种与同学交流。

(2)选择上题中活动形式的一种,说说你在这个活动中做了哪些具体的事?

(3)2012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为了继续支持灾区的建设,八年级要开捐款赈灾主题班会,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上字数相同的两句话。

(4)在灾区,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抗灾英雄,如:解放军战士、医务工作者、教师……面对这些英雄,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请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1)主题班会 演讲比赛 (2)活动是主题班会;所做的事有:做主持人、参加小组讨论、发言等。 (3)情系四川灾区,奉献一片爱心。(意思对即可) (4)对解放军战士)敬爱的解放军叔叔,你们辛苦了!你们是勇敢坚强的,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不抛弃,不放弃是你们喊出的惊天誓言,你们的坚强意志铸就了新的钢铁长城,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解析】(1)本题是对学生语文活动形式的考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活动的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如演讲比赛、辩论会、主题班会、手抄报设计、黑板报、征文比赛等,作答时要在活动形式的前边加上活动的主题,这样才是规范的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所做的事有:做主持人、参加小组讨论、发言等。(3)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支持灾区建设”的活动主题即可。(4)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表达对解放军战士的敬佩之情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 陆游《卜算子·咏梅 》,完成问题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_____,“咏梅”是_____

2.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4.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核舟记》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

(2)其两膝相者 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下面是关于文中“核舟”的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核舟简介: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______”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___”,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落叶做成的船篷、_____、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__________

5.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________(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6.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7.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查看答案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2.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3.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4.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                 作用: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                 作用:

5.阅读第六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①求之不得,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故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③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④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摒弃了传统送别诗的哀伤悱恻,其中最能表现诗人面对离别的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续写句子,构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人生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就有可能抵达成功,但我们一次一次失去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但可以有白云的飘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