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核舟记》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

阅读《核舟记》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

(2)其两膝相者 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下面是关于文中“核舟”的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核舟简介: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______”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___”,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落叶做成的船篷、_____、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__________

5.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________(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6.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7.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1.桃核舟或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2.(1)戴着高高的帽子 (2)靠近 3.佛印很像一个弥勒佛,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4.长不盈寸各具情态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一是点明主旨,紧扣“盖大苏泛赤壁云”、二是体现作者构思之巧妙、.三引起观者兴趣,让人浮想出赤壁之景. 7.核舟是“大苏泛赤壁”,苏是中心人物。 【解析】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 年代:明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从题目可以看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类:像。矫:举。属:相类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2.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3.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4.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                 作用: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                 作用:

5.阅读第六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①求之不得,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故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③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④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摒弃了传统送别诗的哀伤悱恻,其中最能表现诗人面对离别的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续写句子,构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人生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就有可能抵达成功,但我们一次一次失去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但可以有白云的飘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 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

B.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

C. 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D. 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 《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 《大雁归来》一文中“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一句,写出了大雁的高傲与娇气。

D.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