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 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D 【解析】试题分析:A中成分残缺,应是“人们有效利用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B中成分不搭配,应是“塑造形象”;C中说法不合事理,应删去“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句子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不记其数    冥思暇想    谈笑风生    天翻地覆

B. 相形见拙    川流不息    见异思迁    申张正义

C. 再接再厉    义愤填膺    栩栩如生    截然不同

D. 正襟微坐    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自出新裁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én)  朴(chún)    童(zhì)    红(fěi)

B. (xù)    亮(huò)     红(yīn)    惟妙惟(xiào)

C. (jū)    发(jiào)    防(dī)     差不齐(cī)

D. 取(jí)    热(chì)     名(nì)     心如意(chèn)

 

查看答案

题目:我和        的故事。

要求:①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发小、二叔、书本、小  猫……②力求叙事清晰,中心突出;③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有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与人名,否则扣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换面

夏艳平

母亲连着喊了几声连生,没听到应答,就走出门来。大着声朝着对面竹林里喊。一声刚喊出,脆嫩的回声就小鸟般扑楞着从竹林里飞过来,接着,钻出一个泥猴似的少年来。

连生只穿了一条短裤,手里握着一只蝉,蝉鸣悠扬,走一路叫一路。

母亲顺手在连生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说,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整天疯玩,真是一个脏猴儿!我去打盆水,洗干净了,帮我做点正经事去。

母亲将一个装了麦子的提箩交给连生.连生惊喜地问,要换面?母亲点了点头.连生一把提起那个装了麦子的提箩,围着母亲打了两个转,边转边喊,换面哟,有面吃哟。母亲说,二婶家也要换呢,你一起带去换了。

夏日的午后,日头正毒着呢。连生两只手提着两个提萝,只好把蝉埋在麦子里,蝉很狡猾,不时地从麦子里探出头来,然后,一点一点地往上爬。连生哪会让它的阴谋得逞,待它差不多要爬出来时,就放下提箩,又将其埋进麦子里,让蝉白费了努力。

连生与蝉游戏着,一个人的路也走出了许多的滋味。

途中有一段田埂路,很窄,连生走得很谨慎,蝉趁机爬到了麦子上。连生有些急了,但又不敢放下提箩。蝉哪会放过这一良机,“吱”的一声飞到对面田边的一棵大柳树上去了。

连生本想放下提箩,再去把蝉捉回来,但怕耽误了换面,对着大柳树看了一阵,还是转身走了。

面房也就二里多的路程,很快就到了。牵面的是一个跛腿老头,人称二先生。

二先生牵的面,细如丝,白如霜,又劲道,煮出来,一根一根的,很好吃。二先生人品好,  老少无欺,从不短人斤两。人说,吃了二先生牵的面,寡淡的日子都平添了几分滋味。

连生一进门,慈眉善目的二先生就招呼说,连生,你来换面呀?看把你热的,快坐下来凉  一下。说着,将一个大蒲扇递给连生,连生说,嗯,我二婶家也要换。

二先生称好了面,对连生说,天太热了,你凉一下再走吧。连生说,不嘞,我要回去了。

连生心里惦记着那只飞走的蝉呢。

连生提着两提箩面,感觉比来时还轻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那棵大柳树下,树上有好几只  蝉在叫。听到蝉叫声,连生就有点走不动了,放下提箩朝着树上看。

连生听出,刚才那只飞走的蝉也正在使着劲叫呢,那叫声格外悠长,格外响亮.连生的心跳加快了,猫了腰就往树上爬,朝着那只飞走的蝉悄悄地爬去,突然手一扑,捉住了那只蝉,满心欢喜。

连生是不会让蝉再次逃走的,他用一根细麻绳,一头系住蝉,一头系在提萝上,蝉就只能在提萝周围打转转。

连生高兴地站起身,看了一眼两个提箩,心不由一紧:提箩里的面好像少了,他记得两只提萝原都是满满的,这下都变得浅浅的,特别是二坤家那个暗花提萝,好像浅得更厉害些。

莫不是有人趁我上树捉蝉的时候,把面偷走了?连生又看了看四周,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连生有些急了,自家的面少了还好说,项多挨母亲一顿骂,二婶家的面少了就不好说了,二婶像母亲一样爱着自己,我可不能对不起二婶啊,

连生看了看自车的提萝,又看了看二婶家的提萝,然后弯下腰,从自家提箩里拿出一挂面来,放进二婶家的提箩里,二婶家提箩里的面,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而自家提萝里的面浅了。

那是一大碗面呢!连生记得,有天晚上,母亲煮了面,他觉得很好吃,就多吃了一碗。他吃完面,发现母索的碗里没面了,最后,母亲只喝了一点面溺.为此,他责怪了自己好多天。

这下,又无端少了一碗面,到时肯定又会少了母亲的。那不行!

连生弯下腰,把刚放进二婶家提箩里的那挂面,又拿出来重新放进自家的提箩里.可目光触到二婶家的提箩时,他一下子懵了,二婶察提箩里的面,少得他不敢看了,他连忙扭过脖子,但脸上发起烧来,心也跳得急了,像散了贼一般。

连生把那挂面又放进了二婶家的提箩里.可看了自家的提箩,他又心痛了,他想特那挂面重新拿回来,可手伸了几次,还是缩了回来。

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连生听得有些心烦,就解开麻绳,放了那只蝉。

母亲收工回来,见他像个蔫茄子,有些惊讶,问,你不舒服?连生不答,母亲疑惑地看着连生。这时,隔壁的二婶提着那箩面过来了,手里还捏着一杆小秤。二婶说,嫂子,二先生的面称错了。

“母亲一惊,称错了?不会吧,二先生的秤向来称得准。二婶笑了笑,说,这次称得不准了。母亲看了一眼连生,又转过头来看二婶,问,少了多少?二婶说,不是少了,是多了,多半斤多呢,我回家提起那箩面时,觉得沉沉的,比我装的麦子还重,一称,还真的是重了。

母亲撞过二婶手中的秤,也把自末那箩面称了一下,一称,母亲的脸就阴了,说,少了,少了半斤多呢。怎么会这样?

母亲和二婶一齐把目光转向连生.此时,连生的情绪明显地好了。看到情绪好转的连生,母亲的心情也好了,跟儿子比起来,多半斤面少半斤面太小菜了。

不过,母亲还是想问个清楚明白,连生就把路上的事说了。听连生说完,母亲和二婶都大笑起来。

连生更疑惑了,问,提箩里的面怎么看着比原来浅了呢?母亲说,我的傻儿子,你提着撞来撞去的,原来的空隙就撞没了,看着就浅了。

连生一下子跳起来朝门外跑去,一直跑到了那片竹林里。二婶在后面喊,连生,晚上在我家吃面呀。

    没听到回声,只听到竹林那边,传来一片悠扬的蟑鸣。

    (选文有删改)

1.小说结构精巧,在记述连生换面的过程中,“蝉”始终贯穿于情节的发展中。阅读小说,在下面横线处补全内容。 

(1)连生竹林捉蝉,母亲唤回连生换面。

(2)______,连生惦记换面未追。

(3)连生上树捉蝉,________

(4)______,烦躁不已放了鸣蝉。

(5)______,跑进竹林畅听蝉鸣。

2.小说多处写到悠扬的蝉鸣,分析结尾画横线处写蝉鸣的作用。

3.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先生牵的面,细如丝,白如霜,又劲道,煮出来,一根一根的,很好吃。

4.这篇小说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意,让我们体会到了浓郁的人性美。下面是晓帆同学做的读书笔记,请你也仿照示例,针对这一话题写出你的一点读书心得。

示例:对连生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浓郁的人性美。连生对母亲温顺体贴;在毒日下,走二里地击换面;发现母亲为把面省给自己吃,只喝了一点面汤,为此责怪了自己好几天。母子之间这种美好的情意,让我感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