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不超过20字) ①教...

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不超过20字)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2015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6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 2017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校园足球工作受到重视并在逐步有序推进。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作答时,既要概括几个新闻标题所写的事件,又要注意括号内交代的报道的时间。这几个标题都是讲“足球进校园”的事,根据新闻发表的时间,可以看出,这一工作不但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而且还在有序的推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君于坦荡荡,________(《论语·述而》)

(2)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晚春》)

(4)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借柳表达惜别怀远之意,如《春夜洛城闻笛》中“ 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离人无尽的乡思。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从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__,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之情。

(2)从情最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走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操少机警,有权敷,而任快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耒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颤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玄谓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子将者,训之从①子劭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搡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从:奉家堂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遭,当权

B. 及鲁肃寻阳      过:拜访

C. 故世人未之也    奇:奇怪

D. 操大喜而        去:前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兄何见事晚乎      而两狼并驱如故

B. 始就学            悟前狼假寐

C. 在君乎              一犬坐于前

D. 天下者,必此人也    能辨我是雌雄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

B.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博士”在那时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 曹操年轻时就很有才干,是治理乱世的杰出人才,受到了文中桥玄、何颙、应劭三人的一致赞许。

D. (甲)文鲁肃惊叹吕蒙学业进步神速,乙文桥玄和何颙两人慧眼识才,认为曹操能安邦济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蝙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B. 《骆驼样子》创造性的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充满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悲剧,老舍无情地批判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

C.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谥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在出自《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名著,建书香校园”。

B.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C.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对接洽谈工作顺利展开。

D. 一个人能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