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帖(tiē) 揩油(kāi) 亘古...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tiē)   油(kāi)       古(gèn)     妇皆知(rú)

B. 鸣( háo)  愧(zuò)       胸(pù)    锋毕露(wáng)

C. 杀(mǒ)    调(gēng)    罚(chěng)   为人知(xiǎn)

D. 头(gǎo)  午(shǎng)     震(sǒng)    气冲牛(dǒu)

 

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 字帖(tiē)-(tiè); B.胸脯(pù)-(pú) 锋芒毕露(wáng)-(máng);C.惩罚(chěng)-(chéng);D.正确。据此,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梦想到成功,是执着缩短了距离:善良与丑恶,是信念拉长了距离……这就是美妙得让人着迷,神奇得令人深思的“距离”。

请阅读材料,以“距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书写规范,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今天,为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构想,并建议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为此,学校组织有关活动,拟聘请同学作为“一带—路”的宣传大使。通过他们的宣传,让其他同学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孩子们了解“一带一路”,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

(材料链接)所谓“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以大雁塔为标志)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这条路被认为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是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

①下图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会标,请向同学们简要介绍它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仿照示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孩子介绍

两种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或物品。

示例:柔滑的丝绸,精美的瓷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应用文。下面的通知存在语病,格式和标点符号方面各存在错误,请将修改建议写在答题纸上。

通知

各班级班主任;

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将在广东珠海金湾机场首次试飞。AG600的研制对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请组织本班学生于明日在本班教室集体收看央视新闻频道的现场直播。

育才中学政教处

 

查看答案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蔬菜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 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着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摘自《意林》总第52卷,有删改)

1.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段落

情节内容

情感态度

“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

讽刺、疑惑

A

好奇、吃惊

“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

B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除了运用动作描写,还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

3.请品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

4.读选文第⑧段,文章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其他人的活动?

5.文章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哪些作用?试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

6.结合选文内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查看答案

①中国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②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现代墨汁以炭烟、胶料、添加剂等为主要原料,机械加工而成。它制作工艺简单,生产量大,方便使用和保存。但这种用现代技术化学合成的墨汁固定胶着,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层次变化和透明度,没有呼吸的空间,使东方美学的追求有所缺失。

③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就有“其色墨”的句子;“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墨的?

2.阅读第②段,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摘抄一句简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