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B.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

C.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 19世纪的俄国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巨著,如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以及他们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和《羊脂球》等。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说法有误,《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3)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6)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7)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0)《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借用典故表明作者希望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人名;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阅读安晓斯的《神医胡同》,完成后面小题。

①祥子跪在爹的遗像前,捧着香炉的手不停地抖动。香炉里插着三柱香,燃过的香灰不住地掉下来。因为香炉不停地在动,三柱香燃过后的长度就不一样。

②在沁水湾求得“平安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那三根香燃着的长度得一样。要不,咋还能叫“平安香”。

③祥子爹去世前,叫来了全家人,要把祖宗传下的“舒筋神丹”秘方的最后五味中药告诉祥子。祥子打开一看,却只有四味中药。就问爹。爹指指身边的一个小箱子,我走后,你捧着香炉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啥时三柱香一起着完,才能打开。那箱子里还有一味中药。祥子的爹就是我们这里的董神医。

④董神医家世代行医,到董神医这一代更是声名显赫。他家门前原是一条窄窄的小胡同,世代被称为“神医胡同”。董家行医,家教很严。医德惟上,药价低廉。自家种的草药不收费,乡邻捐赠的草药不收费,不管多远的路,从不收出诊费。遇上特别困难的家庭,一律免费。在胡同两边居住的乡邻还主动拆除了院墙,将“神医胡同”变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车来人往,更加方便。

⑤祥子是董神医的独子,从老爹那里得到了许多真传,医术也广为称道。

⑥每次祥子在祖宗的牌位前跪着,娘总会在旁边站着,从不说话。

⑦董家最有名的中药丸就是“舒筋神丹”。爹去世前配好的“舒筋神丹”,是一包包的中药,还得再进行认真的研制加工,至少够祥子使用一年以上。听爹说,“舒筋神丹”由50味名贵中药研制而成,可平常祥子只知道45味,加上爹去世前说的4味才49味,还有一味,听爹说是最重要的,差了这一味,“舒筋神丹”的功效就会失去。

⑧祥子知道,中药讲究配伍,别说差了一味,哪怕是“药引子”也是断然不能缺少的。

⑨看祥子跪得很久了,娘终于说话了。孩子,再有一月就是你爹的周年祭日。到那天,你再和你爹好好说说。祥子听了,泪流满面。娘,一定是孩子做得还不够,爹还不满意。

⑩这一月,祥子就没好好睡过觉。

⑪祥子是最理解爹的心思的。从小在中医世家长大的祥子,如愿考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后,祥子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和爹一起传承着这个世代有名的中医世家。

⑫在世时爹常说广做善事。会不会是自己善事做得不够?

⑬于是,祥子出资修缮了学校,修整硬化了村里的道路,村民们人见人夸。

⑭董神医的周年祭日到了。那天一大早,祥子就听到外面一阵阵锣鼓声。开门一看,神医胡同里已经挤满了人。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将一面做工精致、精美大方的崭新的“神医胡同”金匾送了过来。

这一天,祥子的泪水就没有断过。村里参与了董神医的周年祭典,那场面不亚于董神医下葬那天的情景。

⑯入夜,万籁俱寂。祥子又一次跪在祖宗的牌位前。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地稳当。祥子亲手点燃的三柱香静静地燃着,直到三柱香燃尽,始终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⑰娘,我求得平安香了,我求得平安香了。大把大把的泪从祥子的眼眶涌出

⑱孩子,快去打开那个小箱子吧。你爹同意了。站在一旁的娘早已泣不成声。

⑲祥子双手着那个精致的小箱子,虔诚地在爹的遗像前,好一会,才轻轻地慢慢地打开。

⑳祥子终于看到那一味中药了。一片洁白的宣纸上,是爹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写的两个字:良心。

1.文中祥子前后共流过三次泪,每次流泪的原因和心情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流泪原因

心情

第一次

周年祭日将至,祥子仍没能求得“平安香”

第二次

感动

第三次

祥子终于求得“平安香”,不负父亲的嘱托

 

 

2.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文中第④段插叙了董神医“医德唯上”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文中第⑲段加点的“捧”“跪”“轻轻地慢慢地”写出了祥子

3.你认为文中祥子的娘一开始知不知道“舒筋神丹”秘方的最后一味药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4.本文与《七颗钻石》的结尾都耐人寻味,请说说它们各自有何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老子曰“上善若水”,我认为,水“几于道”的重要原因是它在坚守中懂得变通,水既有滴水穿石的坚守,也有随形于物的变通。

②人亦如此。当人心中既有珞珞如石般至死不渝的坚守,又有适时而动、随情而变的通达时,才能造就和谐的自我,画出人生完美的圆。

③我们心中所坚守的信念、目标、原则,构成了一个人的“脊梁”,使我们成为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而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不至于使我们成为“刚而无智”之人。

④灵活处理人生万事,以图形作喻,刚强坚定之人均可看做“三角形”,固然稳定,却多了些许棱角,滚动起来寸步难行——不若在其外表套上一个圆,便可顺利前行。如韩信一般,虽有铮铮铁骨,却懂得变通,愿承受胯下之辱,方保全性命;             。古今英雄,无不深谙,只有将坚守与变通结合起来,方能成大事。如水一般,一边坚守滴至石穿的信念,一边随形于物,灵活变通。

⑤人柔弱中“和”的一面,即为变通的一面,多因情义而起,随形势而动,是对“坚硬”气概的补充和美化,人坚硬的一面,即为坚守的一面,多如屈子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柔弱”的精神前提。人心中“坚硬”的东西撑起了人的精神,使人有尊严地挺立,而“柔弱”的东西使人能够灵活处置一切事务。

⑥世间事物毕竟瞬息万变,人若只固执地坚守,不懂得变通,是一种可悲。

⑦屈子、项王,他们正是少了份变通,固执地坚守,才有了千年的遗憾。相反,坚守士大夫气节的司马迁,在辱经宫刑后,没有固执坚守所谓“气节”,而是灵活地坚定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刚正不阿的关云长正是由于心中柔软报恩之情的呼唤,于华容道义释曹操;疾恶如仇的孙悟空也是由于心中柔软不忍之情的呼唤,每次都在菩萨的劝说下放走被打回原形的妖怪。他们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在原则中多了一层圆润,更懂得在坚守中变通。

⑧我们需要有屈子九死不悔的坚毅刚强,也需要有老子上善若水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成熟——圆润而不刺眼的光芒。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请在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充一则事实论据,以证明文章的观点。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食物为何挂在树上》,完成后面小题。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有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liè)狗虽然爆发力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可以说,鬣狗是猎豹最头疼的“邻居”。每当猎豹开始捕猎时,鬣狗就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去分一杯羹。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有时争夺得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但是猎豹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就会被鬣狗发现。鬣狗不会爬树,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地避开这些讨厌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包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肩负着抚养后代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这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然后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有贮食习惯,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在线》20180405)

1.阅读第③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一句中的“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

2.第⑤段画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最后三段如果删去好不好?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