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老子曰“上善若水”,我认为,水“几于道”的重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老子曰“上善若水”,我认为,水“几于道”的重要原因是它在坚守中懂得变通,水既有滴水穿石的坚守,也有随形于物的变通。

②人亦如此。当人心中既有珞珞如石般至死不渝的坚守,又有适时而动、随情而变的通达时,才能造就和谐的自我,画出人生完美的圆。

③我们心中所坚守的信念、目标、原则,构成了一个人的“脊梁”,使我们成为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而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不至于使我们成为“刚而无智”之人。

④灵活处理人生万事,以图形作喻,刚强坚定之人均可看做“三角形”,固然稳定,却多了些许棱角,滚动起来寸步难行——不若在其外表套上一个圆,便可顺利前行。如韩信一般,虽有铮铮铁骨,却懂得变通,愿承受胯下之辱,方保全性命;             。古今英雄,无不深谙,只有将坚守与变通结合起来,方能成大事。如水一般,一边坚守滴至石穿的信念,一边随形于物,灵活变通。

⑤人柔弱中“和”的一面,即为变通的一面,多因情义而起,随形势而动,是对“坚硬”气概的补充和美化,人坚硬的一面,即为坚守的一面,多如屈子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柔弱”的精神前提。人心中“坚硬”的东西撑起了人的精神,使人有尊严地挺立,而“柔弱”的东西使人能够灵活处置一切事务。

⑥世间事物毕竟瞬息万变,人若只固执地坚守,不懂得变通,是一种可悲。

⑦屈子、项王,他们正是少了份变通,固执地坚守,才有了千年的遗憾。相反,坚守士大夫气节的司马迁,在辱经宫刑后,没有固执坚守所谓“气节”,而是灵活地坚定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刚正不阿的关云长正是由于心中柔软报恩之情的呼唤,于华容道义释曹操;疾恶如仇的孙悟空也是由于心中柔软不忍之情的呼唤,每次都在菩萨的劝说下放走被打回原形的妖怪。他们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在原则中多了一层圆润,更懂得在坚守中变通。

⑧我们需要有屈子九死不悔的坚毅刚强,也需要有老子上善若水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成熟——圆润而不刺眼的光芒。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请在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充一则事实论据,以证明文章的观点。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在坚守中变通 2.答案开放,符合题意,语言流畅即可示例:如孙膑一般,虽遭受膑、黥(qíng)之刑,却懂得变通,忍辱装疯,终在桂陵、马陵之战中大展谋略,功成名就。如勾践一般,虽矢志复国,却懂得变通,暂屈于吴,为吴人臣,终一雪国耻,复兴越国。 3.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借司马迁忍辱坚持完成《史记》、关云长义释曹操、孙悟空放走被打回原形的妖怪这三个事例,具体而充分地论证了“在坚守中懂得变通”这一观点。同时,通过将屈子、项王与司马迁、关云长、孙悟空进行对比,突出了“一味固执地坚守只能使人生留有遗憾”(在坚守中懂得变通,才是真正的成熟)的观点。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给议论文拟写标题的能力,议论文的题目往往就是中心论点。从“它在坚守中懂得变通”“如水一般,一边坚守滴至石穿的信念,一边随形于物,灵活变通”“他们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在原则中多了一层圆润,更懂得在坚守中变通”可知,可以拟题为“在坚守中变通”。 2.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此题可以选择古代的英雄人物,也可以选择现代社会中具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围绕“将坚守与变通结合起来,方能成大事”来回答。 3.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本段中列举了屈子、项王、司马迁等人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从“相反”一词可以看出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在坚守中变通”,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食物为何挂在树上》,完成后面小题。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有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liè)狗虽然爆发力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可以说,鬣狗是猎豹最头疼的“邻居”。每当猎豹开始捕猎时,鬣狗就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去分一杯羹。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有时争夺得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但是猎豹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就会被鬣狗发现。鬣狗不会爬树,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地避开这些讨厌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包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肩负着抚养后代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这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然后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有贮食习惯,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在线》20180405)

1.阅读第③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一句中的“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

2.第⑤段画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最后三段如果删去好不好?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 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节选自《滑稽列传》)

(注)①淳于髡(kūn ):战国时期齐国时政治家和思想家。②滑(gǔ)稽:能言善辩,言辞流利。③赍 (jī):送东西给人。④冠缨:系帽子的两个丝带。⑤禳( ráng)田:祭神祈求灾异不作,庄稼丰收。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冠缨索_______

②笑有说乎_______

③先生之乎 _______

④夜引兵而_______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髡辞而行,至赵。

A. 黑质而白章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 潭西南而望

D.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齐 王 使 淳 于 髡 之 赵 请 救 兵

4.翻译下列句子。

(1)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5.选文最后“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①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棹zhào:船桨。③“青袍”官服上的色彩。据资料记载,唐贞观间,八九品官服为青色。上元间规定,八品官服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

1.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想象之景,同时也暗暗点了题。

2.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请赏析。

3.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材料一

据《中国日报》报道,5月12日,四川省在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举行“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悼念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下午2点28分,低沉的哀乐准时响起。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前,几百名当地的干部群众和外地来映秀的游客,一起面向地震遗址默哀。

材料二

山东援建北川,上海援建都江堰,浙江援建青川……汶川地震后,18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18个重灾县(市、区),震后3年共实施援建项目3668个,援建金额达870多亿元。当年的地震灾区,如今已“接骨生新肉”,“自我造血”能力日益增强。2017年GDP是2008年前的3倍;2017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8年的2.9倍和3.1倍。

材料三

也许从2008年开始,5.12就注定只属于汶川。铺天盖地的视频、文字和图片,不断提醒着我们十年前的悲伤;各种各样催泪的故事也在媒体的笔下,有了新的续集。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无论是亲历地震的四川人民,还是我们这些本质上的“围观者”,大家的情绪已经渐趋冷静、克制,更多的是提及未来。

(1)请先为材料一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表题为“‘川’越十年”的文章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请你联系材料三说说这个标题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政府和邮局特制“十年·邮爱——带劲新生活,因爱更美丽”主题明信片。假如你收到一张受灾群众写有“十年蝶变,感谢有您!远方的亲人们欢迎您们常常回家看看”的明信片,看到上面感恩的文字,你将要回复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填空。

那大神出林来,叫声:“孙悟空,那里去?”行者抬头喝道:“你这个  A   !……今日跟了菩萨,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听法教,你叫不得我一声老爷?”那  A   真个得了正果,在菩萨处镇守普陀,称为大神,是也亏了行者。他只得陪笑道:“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题他怎的!菩萨着我来迎你哩。”

选文中A是《西游记》中的 ________(人名),他与孙悟空有“旧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____

A.汤姆·索亚对蓓姬一见钟情,他和蓓姬约会,不小心把初恋艾米·劳伦斯的名字说了出来,惹得蓓姬很不高兴。

B.鲁迅在仙台医专的讲堂里看俄国人屠杀中国人的电影,影片里同胞的麻木和课堂里日本学生的欢呼,让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C.玉麒麟卢俊义结局悲惨。在征讨方腊立功后,蔡京等奸臣传召他回京,把水银放在皇帝赐给他的饭菜中,他回庐州途中,在船上吐血落水溺死。

D.保尔在战胜了自杀念头后来到烈士墓前思考了生命的意义。

E.《格列佛游记》多处运用反讽,如语言学校里教授们谈论的语言改革,就在不动声色中讽刺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