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__________

(2)乎众矣__________

(3)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__________

(4)而之不可__________

2.找出与“无丝竹之乱耳”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令人览之有余

B. 何陋之有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牡丹之爱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同予者何人?

(2)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4.同为“花之君子”,莲、兰各有不同之处。甲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追求?而乙文则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花怎样的品质?

 

1.(1)沾染(2)应当(3)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4)说出、表达 2.C 3.(1)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 4.示例: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乙文让我们领悟到兰花高洁的品性。 【解析】(甲)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 年代:北宋 (乙)选自《梅花草堂集》 作者:张大复 年代:明末清初 参考译文: (甲)水上和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则唯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而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乙)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她的香气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她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是有色彩的,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名”名词作动词,“说出”的意思。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中“之”是“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A项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B项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是“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D项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予”是“我”的意思,“即”是“即使”的意思,“肖”是“相似、相同”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词赏析。

清溪行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主要表现了清溪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

2.尾联的景物描写有何用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开展“尊老、爱老、敬老、助老”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就下面的问题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

(1)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说说计划为家中长辈做的力所能及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活动小组将要到福利院慰问,请为老人们送上你的祝福语。(用两个字数相等、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呼吁全社会关心老年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请你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两点建议。

A.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B.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这时候,我听到相当响的啸声,我晓得船上储水池盛满水了,诺第留斯号潜入大西洋水底下去了。

我留在我的房中。我要躲开船长,使他的眼睛看不到我心中激动的情绪。我就这样度过这很愁闷的一天,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丢开这只神奇的诺第留斯号,使我的海底研究不能完成!这样离开这海洋,像我喜欢说的,这样离开“我的大西洋”,并没有观察它的最深水层,并没有从它取得印度洋和太平洋曾给我揭露的秘密!我的小说刚翻完第一章就从手中掉下去了,我的梦正在最美好的时候就被打断了!多少苦闷的时间就这样过去,有时看见自己跟同伴们安全逃在陆地上,有时又不顾自己的理性,希望有意外的机会,阻止尼德·兰的计划实现!我两次到客厅中去。我要看罗盘。我要看诺第留斯号的方向是不是接近或离开海岸。不,诺第留斯号总是在葡萄牙沿岸海水中行驶。它沿着大西洋海岸向北开行。所以,这时候必须打定主意,准备逃走。我的行李并不重,只有我的笔记,没有什么别的了。至于尼摩船长,我心中问,他对于我们的逃走将怎样想,使他心中有怎样的苦恼,或者使他有多少的损害,以及当逃走或被发觉或不成功的两种情况下,他将怎么办!当然我没有什么可以埋怨他,与此相反,待客的态度,从没有像他那么坦白真诚。我离开他,我不能说是忘恩负义。没有什么誓言把我们跟他束缚在一起。他相信把我们永远拉在他身边的,只是客观环境的力量,而不是我们的约言。但他的这种公然承认,永远把我们留在船上作囚人的想法,正能说明所有我们的逃走企图都是合理的。

我自从在桑多林岛附近跟船长会见以来,就没有再看见他。在我们出走之前,是不是有机会使我再见他一面呢?

我同时又想见他,又怕见他,我注意听,我是不是可以听到他在隔壁的房中走动呢。没有什么声响传到我的耳边来。

(1)“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为什么会感到惋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人物刻画上,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即使落在贫jí_______的土地,也要顽强地ménɡ_______发成长,假如我是一片绿叶,哪怕当一辈子配角,也要衬托姹紫______红的百花,假如我是一朵小花, 就是开在被人遗忘的墙角,也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我们应懂得生命的真______,乘着理想的航船,撑起信念的风帆,驶向辉煌的彼岸。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是(     )

A. 11月1日,一举夺得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的大型现代淮剧《小镇》编剧是出自著名剧作家徐新华之手。

B. 为了认真做好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市委协调多个部门对比赛线路的安全强化督查。

C. 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 盐城高铁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更提高了盐城资源要素吸附和集聚能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