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附加题。请你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下面的题目。 (1)成语“请君入瓮”中,“君...

附加题。请你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下面的题目。

(1)成语“请君入瓮”中,“君”指的是谁?                           __________

(2)“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写的是哪个湖?            __________

(3)“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才女?         __________

(4)《诗经》有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气  __________

(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靡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哪部著作有关?__________

 

(1)周兴 (2)大明湖 (3)李清照 (4)渐渐转凉 (5)《三都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和诗句的综合理解能力。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请君入瓮”出自《资治通鉴》,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君”指的是典故中的“周兴”。第(2)小题“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指的是济南的“大明湖”。第(3)小题“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说的是“李清照”。第(4)小题中“七月流火”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第(5)小题“洛阳纸贵”与《三都赋》这部作品有关。相传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写过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终此一生,只有两种办法:要么梦见生活,要么落实生活。

                             ——(法)勒内·夏尔

上面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作文(诗歌除外),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近日在武汉大学发生的不文明一幕,惹怒了整个武大:一名男子跨过护栏,疯狂地摇动樱花树干,花瓣掉一地,有旁观者起哄叫好。有学生上前制止反被怼!武汉大学打算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谴责该名男子。如果你是武大官微的负责人,你会如何拟写这则短文。(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屈原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①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食其糟而饮其醨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注释)①淈(gǔ):搅浑。②醨(lí):薄酒。 ③汶(mén)汶:污浊。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之数岁,以彩绣,以入太庙。当是时,虽欲为孤豚①,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②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注释)①孤豚:小猪 ②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屈原放                (2)形容枯槁

(3)以为相                (4)以彩绣

2.给文中划横线句断句。(用“/”断三处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

4.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同在楚国呆过,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家,但其思想性格迥异。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他们在思想性格方面存在的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注释)①楼名,在浙江吴兴。一说指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②度(dù):指遮挡。③萧萧:指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1.首句“山绕平湖波撼城”很明显是化用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诗意。

2.从“欲三更”“到天明”,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结合词意回答。

 

查看答案

家乡的芦苇

  吴培金

(1)每当清晨在古黄河边跑步的时候,总能看见数只水鸟在河面上游荡。它们真的是无家可归,因为河边几乎没有芦苇,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过夜的。于是,我想起来家乡广阔的芦苇荡,那里可是水鸟的天堂啊。

(2)我的家乡在大运河畔,那里的滩涂广阔,芦苇也就一茬一茬地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苇根;芦花谢了,芦苇枯了,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3)春天,芦苇从地底下钻出的嫩芽,饱受几场春雨之后,迅速地拔节,舒展叶子,那大片大片的滩涂地变成了绿色的海洋。这时候,鸟儿也忙着在芦苇丛里做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孩子们行走在嫩绿的芦苇丛里,摘来许多芦叶裹“喇叭”。先是用一片小的芦叶卷成发声的“哨子”,然后一片接一片地裹成“喇叭”状,看谁裹的“喇叭”长,吹得响。你听,有的粗浊,有的清脆,有的细长,有的宏亮。一时间,芦苇“喇叭”声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和着悦耳的鸟鸣声,好一场乡野音乐会啊。

(4)夏天,芦苇长得最快,有的芦苇长到两三米高,芦苇叶子有一尺来长,似一柄长剑。风吹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这个季节,是家乡的农民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他们看到地里的麦子被南风吹得金黄,他们闻到了麦子成熟的气息,立即拿起早已磨快的镰刀,走进麦地,开镰收割,那真是“黄金铺地,老少弯腰”,抢收麦子的景象非常壮观。三五天之后,大片田里几乎全露出了白花花的麦茬,与芦苇荡的一片葱绿形成鲜明对比。此刻,麦场上,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农民们翻场、扬场,各管一行,忙着累着快乐着。很快家乡人听了到布谷鸟的叫声,就忙着犁田插秧。于是,一片片水田里,倒映出村姑农妇们弯腰插秧的身影。水田里女人的嬉闹声,夹杂着汉子粗壮的叫喊声,惊得水鸟扑棱棱地从芦苇丛中飞出,又引起了芦苇丛里的一串串响亮的鸟叫声。

(5)芦苇成熟的时候,芦花开始在秋风中怒放,那真是芦花似海。这时的芦苇显得苍老了,叶子不再翠绿,杆子粗壮结实。它们是在等待人们收割吗?收割芦苇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割起两三米高的芦苇不仅耗费体力,有时还要趟到没膝深的冷水里去割。家乡人不怕受累,挥动镰刀砍倒大片大片的芦苇;家乡人不怕吃苦,趟进冷水中收割芦苇,芦苇根扎破双手、脚板也不吭一声。孩子们也快乐地加入到收割芦苇的队伍中,他们找鸟窝,拾鸟蛋,抓水鸟,像野鸡、黄莺、芦喳子,放在芦苇编成的鸟笼里,唧唧喳喳的乱蹦乱叫。孩子们把这些鸟儿当作宝贝一样宠着、养着。晚上,生产队里留割芦苇的人会餐,各家的小孩子也可以跟着大人沾沾光,比如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猪肉炖粉丝。

(6)割倒的芦苇被捆成捆子,码成垛子,一垛一垛的芦苇,将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大量的芦苇被送到造纸厂作造纸的原料,家乡人还用芦苇作房顶上的屋笆,就是用芦苇扎成的芦笆子,上面盖上麦草或红瓦。手艺人还用芦苇编席子等生活用品。他们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用碾子压平,然后那双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用芦苇篾条编织成光洁溜滑的芦苇席。那时家家户户睡觉都用芦苇席子的,它是生活的必需品。前些年,家乡招商引资办起了芦苇编织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心灵手巧的家乡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据说销路很好,效益不错。 

(7)冬天里,家乡的河边滩涂是一片肃杀景象。地上,那层层的枯黄的芦苇叶子,经受了风吹霜打、雨雪冰冻,它们化作了泥土,为地下的芦笋根提供养料,来年春天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将破土而出。

(8)啊,这生生不息、质朴顽强的芦苇,多像家乡的勤劳善良、坚韧乐观的农民。

(9)近年来,家乡人开垦滩涂种粮食,把水塘河湾改造成鱼塘子养鱼,大片的芦苇地消失了,那芦花似海的景象不多见了。但家乡的芦苇还是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遥远的记忆。我多想回家,看一看大运河畔秀美宁静的水乡风光,闻一闻家乡芦苇的清香气息,听一听芦苇丛里的啾啾鸟鸣,欣赏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的景。

1.快速阅览文章,根据内容填空。

(1)春天,芦苇迅速拔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__________,人们在芦苇的陪伴下幸福劳作。

(3)秋天,__________,芦苇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冬天,芦叶渐渐枯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引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什么好处?

3.最后一句中的“壮景”,能否改为“美景”?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全文,说说以“家乡的芦苇”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