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4.“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1.C 2.A 3.D 4.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对诗歌理解有误。“卖炭翁的勇敢反抗”无中生有。“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也不是神态描写。 2.试题分析: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错,白居易是唐代人。C“敢于反抗”错。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描写,不是说明。 3.试题分析:D项对诗歌理解有误。应该是“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不是“直接”。 4.试题分析:“宫使驱将惜不得”里“惜不得”三个字写出了卖炭翁复杂的心理活动:我的炭啊,就这么被抢走了,可是我又没法夺回来,真是气愤!痛惜却无可奈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选自《毛遂自荐》

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同“纵”。② 备员:凑数,充数。③废:当作“发”,发声。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1.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

(1)只于奴隶人之手 (      )

(2)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

(3)之不以其道(    )

(4)使遂得处囊中(       )

(5)胜不敢复相士。(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3.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 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 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 作者认为“名马”不以千里称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甲文乙文都谈到了“人才”的话题,请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要求呈现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5.甲文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乙文中,毛遂勇敢自荐后,才有后来以三寸之舌庭战楚王,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的历史佳话。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______________ ,方显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_____ ,岂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保尔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烈士的公墓那里。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上了一圈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茵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1)上面文段接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找出表示人物行踪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文中人物的立足点看,尖头木栅栏的位置是

A.在松树林前   B.在松树林后,监狱前    C.在松树林前,监狱后   D.在监狱后,医院前

(4)找出描写刚刚遭受白匪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的短语。

(5)找出描写战胜白匪后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的气氛的短语。

(6)这段文字属于哪种描写?这段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________;有时如漫天大雨,________;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________……

①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 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 ③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A. 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壶口瀑布》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B.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通过在各拉丹冬的生活遭遇及所见所感,表达出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景仰和崇拜之情。

C. 《登勃朗峰》通过记述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抒发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以第二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热爱丽江的情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

(2)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